农历正月十七,是春节庆典的尾声,也是民间传统中重要的“人气日”。这一天与正月初七、正月二十七并称“人三日”,分别对应小孩、中年人和老人的健康与运势。正月十七尤为关注中年群体的安康,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家庭兴旺、事业顺遂的深切期盼。



此外,正月十七还有“落灯日”“打小人节”“刺针日”等别称,各地习俗丰富多样。例如,北方地区通过摘彩灯、吃面条祈福长寿;南方则有驱虫、避小人的仪式。这些传统不仅凝聚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更寄托了驱灾纳吉、家和万事兴的朴素愿望。



一、1剪:剪断霉运,焕发新生

正月十七的“剪”,既指大扫除,也象征剪断旧年的晦气。人们会彻底清扫房屋,修剪枯枝败叶,寓意“除旧迎新”。

剪除霉运:通过大扫除,清理积尘与杂物,将过去一年的不顺与厄运“扫出门外”。

修剪绿植:家中花草经过修剪,象征生命力焕发,为家庭注入新气象。

这一习俗既是对环境的净化,也是对心灵的涤荡,为新年的顺遂奠定基础。



二、2吃:食以寓福,团圆安康

正月十七的饮食文化充满象征意义,尤以饺子和面条为核心。

1.饺子:捏住“鼠嘴”,护家安宁

传说正月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包饺子时捏紧边缘的动作,象征“封住鼠嘴”,防止其破坏家中粮仓。韭菜猪肉馅饺子因“韭”与“久”谐音,更添长久安康的寓意。

2.面条:长寿绵延,家和人旺

面条形长不断,象征福寿绵长。北方地区讲究“落灯面”,即元宵节后摘灯时吃面,寓意告别节日热闹,回归生活正轨,同时祈求家人长寿团圆。



三、3做:驱邪纳吉,祈福顺遂

1.打小人:踩碎是非,迎贵人相助

民间用纸剪成小人像,用鞋底拍打或焚烧,寓意驱赶生活中作祟的“小人”。现代人甚至穿印有小人图案的袜子,象征“踩小人于脚下”,祈求贵人扶持、事业顺遂。

2.送蛐蜒蝎子:驱虫护家

点燃篝火,待燃尽后将灰烬撒至门外,以此驱赶毒虫。这一习俗源于农耕社会对害虫的忌惮,寄托了远离病痛、家宅平安的愿望。

3.落灯:辞旧迎新

正月十七是“落灯日”,需摘下春节悬挂的彩灯,标志年节正式结束。摘灯时需轻拿轻放,保存完好以待来年,寓意辞旧迎新、福运延续。



四、4忌:避忌守礼,家和业兴

1.忌动针线:妇女停做女红,既为护眼休憩,亦防“刺伤福气”,避免招惹是非。

2.忌争吵:以和为贵,避免口舌之争,否则易招“小人缠身”。

3.忌迁居:此日“白虎启齿”,迁居恐破坏家宅安宁,影响运势。

4.忌晚归:传说“老鼠娶亲”需避让,晚归易冲撞晦气。

正月十七的习俗,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缩影。从剪除霉运到饮食祈福,从驱邪仪式到行为禁忌,无不体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今,这些传统虽随时代演变,但其内核——对家庭和睦、健康平安的向往——始终未变。在传承中,我们既能感受文化的力量,亦能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唯有心怀善念、脚踏实地,方能真正“人旺财旺运气旺”。愿每个人在正月十七的祈福中,收获新年的安康与希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