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夫子庙摊位前,顾客排队买“叠元宵”。张梦摄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南京夫子庙附近,一家老摊位“老太叠元宵”走过73个年头,传承了四代人。

这种元宵不是包出来的,而是馅料蘸水在米粉里面一层一层滚圆,南京老话叫“叠”,叠六七层,元宵滚圆软糯有嚼劲。元旦出摊,卖到正月十八,很多老南京人每年都要吃上几碗他家的元宵。

如今,老太陈淑华已把“叠元宵”的担子传到儿媳王顺英手上。“吃着元宵,守着手艺,也是要把大家共同的元宵记忆传承下去。”王顺英说。(张梦)



夫子庙摊位前,顾客排队买“叠元宵”。张梦摄



制作“叠元宵”。张梦摄



制作“叠元宵”。张梦摄



将做好的元宵分装打包。张梦摄



王顺英和家人推着小货车赶往夫子庙售卖点。张梦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