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年伊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开始进入了加速内卷的时代,前不久我们刚刚讨论了车企价格战的烽烟再起,现在车企又开始卷起了技术,不过这次被卷的不是传统的电池、电机啥的,而是高阶智驾,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一、低价车上卷“高阶智驾”?

据VISTA看天下的报道,去年下半年,伴随着“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火“出圈”后,消费者对于高阶智驾的认知与期待似乎也逐渐到达了一个新的level。

在“买台无人驾驶车,早起送我上班,然后跑出租为我挣钱”的调侃声中,越来越多消费者成为高阶智驾的“尝鲜者”。曾几何时,高阶智驾的入门车型被主机厂定为30万元级。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道, “30万以下的华为高阶智驾其实是亏本销售,用户只要买到的价格低于30万,车企都是卖一台亏一台,30万是盈亏平衡点。”

现如今,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内卷加剧,部分车企开始试图将高阶智驾延伸至下沉市场。

需要说明一点,一个企业若想追高阶智驾的“时髦”,就得如上文余承东所述那般,做好亏本的打算。 而对于主机厂来说,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是难以走到新能源决胜局的。

基于此,车企既想要“科技平权”的噱头,又想要保证整车盈利,就只能着眼别处的成本缩减。


二、新能源汽车开始卷AI该咋看?

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开始卷 AI 了?低价车又将如何在这场 “高阶智驾” 的竞争中立足?我们到底该怎么分析这件事呢?

首先,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加入战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许多车企采取了降价策略,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然而,单纯的价格竞争并不能长期维持企业的竞争力,车企需要在产品差异化上做文章。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自然成为了车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智能驾驶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驾驶功能的加入无疑增加了车辆的附加值,尤其是在中低端车型中,如果能够提供高阶智驾功能,将极大地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智能驾驶技术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试图通过“高阶智驾”来打破价格战的僵局。


其次,随着 AI 大模型的高速发展,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了 AI 重要的布局领域。AI 大模型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可以对海量的驾驶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智能驾驶算法,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AI 的普及也给智能驾驶的成本降低带来了可能。一方面,AI 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性能不断提升,成本却不断下降。例如,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智能驾驶芯片的算力越来越强,价格却越来越低。另一方面,AI 大模型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昂贵的传感器和硬件设备的依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智能驾驶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降低对传感器数量和精度的要求,进一步降低成本。

第三,尽管AI技术的普及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降低带来了希望,但当前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成本仍然是车企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激光雷达、高精度传感器、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关键硬件设备,其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压缩。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在保证智能驾驶功能的前提下,平衡硬件成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过度削减硬件成本,可能会影响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如果不考虑成本控制,又会导致车辆价格过高,在价格战中失去竞争力。


第四,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在追求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同时,安全始终是智能驾驶发展的首要原则。智能驾驶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或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威胁到驾驶者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确保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成为了车企竞争中最大的木桶短板。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到底该如何平衡创新与成本正在考验着各家市场竞争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