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去年以来,江西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抓不放、常抓不懈,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我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努力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新年伊始,为进一步展示工作新成效、挖掘基层好经验,从今日起开设“为基层减负 增一线干劲”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我省为基层减负的生动实践。
近日,走进南城县花楼下村村委会,记者看见,曾经挂满牌子的办公室,如今变得干净敞亮,各项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服务流程一目了然。
花楼下村的蝶变是我省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据统计,2024年全省累计清理村级组织目录外工作事务1101项、挂牌43948块,精简整合村级组织工作机制1583项,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不应出具证明事项1719项,推动基层逐步实现“壮马、轻车、畅路、聚力”。
过去,村级组织被挂上“中心”“之家”“服务站”等各类标牌,牌子背后的任务繁重,可村(社区)的资源和能力却难以匹配,导致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下滑、基层发展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是“小马拉大车”现象在基层的真实写照。
作为服务群众、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为基层减负赋能,是基层干部心声,也是百姓呼声。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省委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重要内容,从体制机制上为基层减负,推动出台《关于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工作方案》,着力解决基层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江西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对基层减负工作提出要求,亲自领题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推动摘牌减负工作落实,使基层干部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花在办实事、解民忧上。
作为规范村级工作事项的牵头部门,省委社会工作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托省级层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调度机制,定期调度推动各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会同省委专项工作机制办,对基层难以把握的清牌事项,协调相关省直单位研究具体措施,严格按照“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外部挂牌4块、标识2块”的要求,推动工作落细落实。
在江西省委坚强领导下,各地纷纷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取得实效。九江市建立“集成通办+下沉服务”模式,编制社区“全岗通”手册,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为居民群众服务。
宜春市袁州区建立摘牌减负“码上办”模式,将实体标牌转为线上“二维码”,完善平台服务、监督等功能,提升服务群众质效。萍乡市明确27项不应由社区开具的证明事项,并建立服务群众衔接制度。“如今,牌子摘了,台账少了,我们有了更多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各地基层干部谈起减负带来的变化时纷纷感慨道。
摘牌减负,减负担不减担当。“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优化举措,真正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发展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全媒体记者卢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