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构建特色鲜明、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安徽城市矩阵”。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变得更新了更美了,居民生活得更舒心了更安心了。
老旧小区换新颜
“小区道路宽敞,环境绿化也不错,比以前的居住条件好太多了。”冬日,在淮南市田家庵区北赵店一期安置房散步的小区住户告诉记者。
2024年7月26日,淮南市田家庵区北赵店一期安置房交房仪式举行。北赵店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03.76亩,项目分三期建设,总建筑面积69.83万平方米,建设42栋高层住宅,住宅户数4447套,全部用于征迁安置。
交房当日,居民早早来到了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办理各项手续。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商业、幼儿园、菜市场、警务室齐全,停车场按1∶1配置,其中还包括20%的充电车位,景观绿化率高达35%,休闲跑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项目周边还有中小学、商场和公园。
谁能想到,如此美观大气的小区,短短几年前竟然还是一大片破旧不堪的城中村。基础设施陈旧,到处都是私搭乱建,道路狭窄,电线乱接,垃圾乱扔,污水横流和火灾隐患严重。居住在这里的1008户居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2020年,当地政府将北赵店棚改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我们将严把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北赵店二期、三期安置房建设,让安置群众早日乔迁新居,实现‘安居梦’。”田家庵区住建局局长范倩说。田家庵区大力实施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碧荷庭、青丰砖厂、天一袜厂、北赵店等一批地块旧貌换新颜。
合肥市包河区银杏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被纳入2024年包河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改造后,银杏苑小区新增机动车位662个,新增非机动车棚17个、非机动车停车位817个;公共广场区域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设施全部换新;绿化景观全面提升。
在阜阳市阜南县鹿城镇,一条条美丽巷道如春溪绿波,荡漾起群众的幸福生活。以前,鹿城镇有600多条背街小巷,大多存在路不平、灯不亮、雨天积水等问题,群众夜间出门“拿着手机开着灯,一不小心踩个坑”。背街小巷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主干道大动脉,是群众生活的大空间、大舞台。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鹿城镇从2022年开始,持续开展巷道改造工作,近三年来共改造巷道602条,达到城区巷道改造全覆盖,重新铺设沥青道路,升级水电系统,增设智能路灯和环保垃圾设施。
“街边盆景”扮靓城市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许多城市发展、建设及改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边是遗留的碎片空间,另一边是绿化用地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全省各地将拆迁腾退地、闲置土地、街头转角和现有绿地等碎片空间打造为“口袋公园”。
作为城市微治理的重要举措,六安市近年来新建12处口袋公园,并巧妙运用“公园+”设计理念,为口袋公园赋予更多社会服务功能,打造“街边盆景”。多数口袋公园位于高密度居民区周边,健身步道、游乐设施、休闲座凳一应俱全,每天都有带着小孩休闲玩耍的市民徜徉其中。
穿行芜湖市区,口袋公园随处可见。把公园搬到市民家门口,居民开窗就看景、出门就见绿、转角遇见美。据了解,目前芜湖已累计建成开放口袋公园123个,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15分钟城市生活圈。
南家甸曾是马鞍山市向山矿区的“臭水塘”,不仅影响了马鞍山的母亲河慈湖河水质,更威胁长江水源。为此,马鞍山市启动向山镇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关闭小矿山、改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负责施工建设的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精心组织实施洋河水系整治项目,对这条长约2.1公里的水系进行治理。通过底泥清淤疏浚、尾矿库宕口生态修复等,让昔日的“臭水塘”变成优美的城市“口袋公园”。
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共同推进。
城市更新,首先应解决资金保障问题。马鞍山市财政局主动服务城市更新行动,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引入社会资本三方面,制定出台12条城市更新领域财政金融配套支持政策。田家庵区在淮南市住建局的统筹协调下,创新融资新模式,探索“银团贷款”模式,由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徽商银行等大型银行共同解决融资需求。各地根据更新目的、更新方式的不同,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选择最为合适的资金保障方式和多方合作模式。
城市更新是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这是城市更新的底线要求。在姚家湾片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田家庵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四大班子成员任大组组长,设立8个征迁大组、33个征迁小组和4个综合机构,抽调170余名精干力量,坚持每周调度。田家庵区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与供水、排水、供气、移动通信等专营设施设备改造同步规划设计、同步组织实施、同步验收交付,一次改造到位。征迁启动前,田家庵区通过张贴公告、媒体宣传、车辆巡播、公共大屏幕公告等方式及时发布征迁信息,详细公布征迁公告、安置补偿方案、选定评估机构公告等,确保征迁群众对征迁政策、补偿标准及各项流程有具体深入的了解。在征迁改造过程中,田家庵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用到底,不开口子、不打条子、不搞变通。针对群众最为关心、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选房环节,田家庵区按照“签约一批、选房一批、交房一批”的原则,逐栋将所有房源栋号和户型以图表方式公布,并按照协议签订先后顺序发放选房号,先签先选,让群众真正看到和感受到“早签的受益、晚签的被动、不签的损失”。
集思广益,发挥群众能动性。在银杏苑小区改造项目中,包河区政府让居民充分参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居民意见。改哪里、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道路哪里不满意需要拓宽、哪里绿化可以更美观、哪里停车位可以多增加一些,街道、社区连同业委会成员每天都在现场积极和施工方沟通。”银杏苑小区业委会主任吴信胜说。
城市更新应以保护、传承整体历史风貌为前提,以空间转型和文化建设需求为导向,要使老街区、老厂房、老建筑成为生活的“秀带”,为居民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合柴1972文创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与天堂寨路交口,占地面积约330亩,是在原合肥监狱旧址上改建成以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24年10月1日开馆的合肥城市记忆馆,建筑主体为落成于1957年的原合肥市政府大楼,合肥不错、工业璀璨、街市熙攘、文化兴盛、科教兴市、城建蝶变等6大板块展示了合肥是如何从一座江淮小邑发展到如今的万亿之城。
建新留旧,城市记忆得保留。芜湖造船厂原址地块位于芜湖市中心城区,曾是芜湖主城中厂区面积最大,厂房、车间、制造设备、附属设施最多的工厂。芜湖正在全力推进“老船厂—滨江公园—雨耕山—步行街—环赭山—环镜湖—堂子巷—古城沿线”8平方公里镜湖历史文化风貌整体更新,打造集工业遗址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于一体的城市更新典范项目。(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孙骥 通讯员 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