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西方传说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吸血鬼”形象:青面獠牙、昼伏夜出、以血为食……传说里,吸血鬼的出现是由于天灾人祸导致食物短缺、饿殍遍地,幸存者没有食物这才不得不以血为食,并逐渐成为了吸血鬼。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其原型——吸血蝙蝠,它们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血液并非良配
在人类看来,蝙蝠普遍长着一副“坏人”样,它们也许都有吸血的恶习,但其实几乎所有蝙蝠都对人类无害——在全世界1000多种蝙蝠中,目前只发现了3种吸血蝙蝠,其中会吸食人血的仅有1种。吸血蝙蝠这么少不是没有原因的,与我们想象的不同,血液并不是什么“名贵食材”,但其获取过程的艰难程度与名贵食材也不遑多让,如果有得选择,吸血蝙蝠们也不想以血液为食。
作为食物,血液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它近80%是液体,剩余部分主要是蛋白质,只有很少的脂肪和糖。由于血液的热量很低,吸血蝙蝠必须在一餐中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重1.4倍的食物。可是,大量取食血液又会带来另一种风险:微量元素过量。以人血为例,铁、钠、钾、氯等微量元素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血液的必要成分,以血为食必然会导致微量元素在体内堆积。而铁过量会损害肝脏,钠过量会升高血压,钾过量会心律失常,等等。
而想要获取血液食物,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当吸血蝙蝠发现猎物后,总是先在袭击对象上空小心谨慎地盘旋观察,寻找下手机会。吸血蝙蝠需要经过多次狩猎,积累经验,才能选对下口位置,让猎物不会因为疼痛瘙痒而进行反抗,这样才能安心地饱餐一顿。即便如此,吸血蝙蝠也常常面临吃不饱饭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它们还学会了相互“反哺”。当一只蝙蝠找不到食物时,它会“乞求”另一只蝙蝠分享食物,这时吃饱饭的同伴会慷慨地吐出少量血液来帮其续命。这口救命的血液不是白吃的,被帮助的蝙蝠会记住恩情和恩人,当恩人有需要且自己有富余的时候,会反哺对方。
为吸血做准备
既然血液不是好选择,为什么还有蝙蝠以血为食呢?
科学家对此有过许多猜想。有人认为它们最初以大型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为食,某次误食了哺乳动物的血液,感觉还不错,后来就发展成吸血为生了;还有人认为,由于生理结构特殊,吸血蝙蝠只能以血液为食,不能消化吸收其他食物;还有可能像传说那样,吸血蝙蝠生存的地方物资不够丰富,某段时期它们只能以血液为食,慢慢就习惯了血食……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吸血蝙蝠能够吸血且只能吸血的原因——从基因到生理,蝙蝠为吸血做好了准备。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团队将吸血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25种蝙蝠的进行了对比,发现吸血蝙蝠一共少了13个基因,这些基因从各个方面影响了蝙蝠的饮食习惯。有3个基因决定了蝙蝠的口味,让蝙蝠能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味道,但是吸血蝙蝠缺少这3个基因,因此它们的味觉十分迟钝,感受不到血液的独特腥味,对血液甘之如饴。
其余10个缺失的基因则提供了吸血蝙蝠如何从血液中获取营养和排出毒素的提示。有2个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基因让吸血蝙蝠能更好利用从饮食中摄取的有限葡萄糖。吸血蝙蝠也缺乏抑制胰蛋白酶合成的基因,胰蛋白酶是一种参与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酵素,有更高水平的胰蛋白酶就可以帮助它们消化含大量蛋白质的血液饮食。另外,一种名叫REP15的基因的缺失能够促进铁离子等金属离子的排泄,防止蝙蝠吸血时微量元素中毒。
吸血蝙蝠相互“反哺”的行为也能用基因缺失来解释。吸血蝙蝠被证明缺乏降解某种胆固醇代谢物的基因,该胆固醇代谢物已知与学习和记忆有关——这种化合物让吸血蝙蝠能知恩图报,是它们“互助”和“反哺”所必需的。损失相关降解基因可能意味着吸血蝙蝠大脑中的相关化合物水平更高。
吸血必需装备
不只是基因,吸血蝙蝠还有一些与吸血功能相适应的生理变化。
与普通蝙蝠一样,吸血蝙蝠的视力退化,只能通过超声波,利用回声探测来确定方位。不过,吸血蝙蝠还有一个绝招可用于寻找猎物,那就是红外线。普通蝙蝠多以花蜜或昆虫为食,而吸血蝙蝠寻找的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等体温恒定的生物,吸血蝙蝠的大脑中有一个核,其位置和功能与蛇类的红外线受体相似,吸血蝙蝠能通过识别猎物发出的红外线找到它们。
找到猎物后,吸血蝙蝠需要尽可能小心地着陆到猎物身上,如果直接飞落到猎物身上,即使再怎么小心,重力带来的震感还是会惊动猎物。为此,吸血蝙蝠学会了跳跃式步态:行走、跳跃,甚至跑步,这样发现猎物时,它们不会从空中直接飞到猎物身上惊动猎物,而是落到地上,悄悄接近。
吸血蝙蝠的鼻子里有专门的热感受器,帮助它们寻找猎物皮肤细嫩、血管突出的部位,找准下口位置。找到了地方,吸血蝙蝠会用尖利的牙齿撕开猎物的皮肉。如果猎物的皮肤上有长毛,吸血蝙蝠会像我们用刀片刮胡子一样,使用犬齿和颊齿来刮去毛发,用上门牙割开猎物的皮肤。吸血蝙蝠的唾液像蚊子一样,含有抑制血液凝固的抗凝剂和防止伤口附近血管收缩的化合物,能够延长出血和进食时间。
还有研究表明,吸血蝙蝠的肠道菌群和其它食肉性、食虫性、食果性的蝙蝠的肠道菌群有着极大的不同,有大量的肠道微生物群是吸血蝙蝠特有的。这些肠道微生物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能给吸血蝙蝠补充血液中不足的养分。比如,有的肠道微生物能够帮助吸血蝙蝠最大化地吸收利用碳水化合物,还能自行合成维生素。此外,吸血蝙蝠肠道菌群还包括特殊的基因帮助它分解代谢血液饮食里边的尿素和氮素等垃圾。就这样一步一步,吸血蝙蝠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唯一以血为食的“异食癖”,是传说中恐怖的吸血鬼的原型。无论最初吸血蝙蝠对血液是爱是恨,时至今日,血液已成为它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