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局长请回答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展现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为与成效,2月6日起,部官微开设“厅局长请回答”栏目,邀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厅(局)长分享工作经验、畅谈工作思路。今日推出“吉林篇”~
2025年我们要聚力打好5个标志性战役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旗威
问:可以分享一下2024年的工作亮点吗?请重点说一两项工作。
2024年,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支持下,吉林省生态环境系统聚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深入实施攻坚提升“十大行动”和服务振兴发展“五项举措”,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一仗接着一仗打,推进了一系列创新性实践,实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保持前列。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行动,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92.9%,位列全国第9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6.8微克/立方米,居东北“三省一区”首位;重污染天数比例0.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精准防控臭氧污染,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5天。
二是水环境质量连年突破、屡创新高。紧盯“两河一湖”,强化“四个第一时间”管控机制,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9.0%,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优于年度目标11.9个百分点,连续4年刷新最好水平,“十四五”以来首次实现Ⅴ类及以下水体全部消除。
三是服务高质量发展措施精准、推进有力。率先出台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优先管控单元面积占比61.8%。聚焦吉电入京、氢动吉林、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重大项目,实行专班化推动、秘书式服务,没有一个项目因环境要素影响开工和建设。以优质环评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增效赋能,对辽源袜业园区51家小微企业实行环评“打捆”审批,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000万元。
△东辽河俯瞰辽源市城区段
问:2024年遇到最难忘的事件是什么?
探索秸秆禁烧管控新模式,是2024年最宝贵的经历和最难忘的事情。吉林是农业大省,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总产量达853.2亿斤,稳居全国第四,随之带来的就是年产约4000万吨的秸秆处置难题。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秸秆计划烧除、全域禁烧,在政策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顶住压力、担当作为,创新实施残茬处置“小切口”改革,努力探索秸秆禁烧管控新路径。
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以省委名义出台了秸秆禁烧责任追究办法,并纳入党内法规,全面压实秸秆禁烧管控责任。省政府先后制定印发年度禁烧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设立秸秆离田补贴资金,年内下达废弃秸秆无害化处置补助和禁烧激励资金2.84亿元,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二是找准改革切入点。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保持秸秆禁烧政策不动摇,在应离田尽离田、应还田尽还田、充分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建立秸秆残茬处置机制,对离田净度达到70%以上的剩余物及难以开展机械化打捆作业的岗地、洼地秸秆,科学开展计划烧除,解决了农民担忧的出苗率、病虫害等问题,减少了打包带土量,有效保护了黑土地,更重要的是大大减轻了基层和群众处置秸秆的负担。
三是用好机制指挥棒。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采取“两段式”管理模式加快离田进度,推进重点区域“一公里”范围全量化还田,有效减轻了焚烧隐患。2024年春季秸秆禁烧管控期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0.4%,同比提升11.5个百分点,因焚烧秸秆引发的重污染天气同比降低70%;10-11月秋季管控期,在残茬处置量增加1000万亩的情况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9%,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目标。
问:落实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工作思路是什么?
“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2025年,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明显进位,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有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更大力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吉林篇章。
一是聚力创建一批“美丽单元”“美丽细胞”示范标杆。统筹推进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落地落实,研究制定加快美丽吉林建设、争当美丽中国先行区若干举措,分层级打造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以及各类“美丽细胞”示范试点,确保美丽中国建设既真真切切“看得见”,又能实实在在“落得下”。
二是聚力打好五个标志性战役。紧盯污染防治攻坚重难点问题,坚决打赢“查干湖治理保护、污水直排口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臭氧污染精准治理、噪声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三是聚力探索三种“两山”转化模式。聚焦生态与农业、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扩大“吉字号”品牌效应、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和化工产业“减油增化”、构建“一山两湖三江四季”生态旅游矩阵为着力点,深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优势资源,不断把良好生态资源变成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
四是聚力深化四个方面改革。以完善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利用机制为牵引,高质量推进“完善落实‘两山’理念体制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监管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改革任务,坚决守牢生态红线、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长白山天池。于长馨/摄
互动时间
看完这篇文章
您有什么感想?
欢迎评论区
分享互动~
供稿 |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 | 洪迪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