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江平

  春节期间,一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村里家家户户挂着的灯笼、插着的彩旗……村民的幸福洋溢在脸上,甜在内心深处。

  从前,达里雅布依村村民世代栖息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沙漠村落”。2019年,随着全乡最后一批110多户村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达里雅布依有了新村、老村之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再提罕·木沙老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他们一家曾在老村生活了很多年。“以前,家人做饭全靠柴火,每次做饭都烟熏火燎的,一顿饭做下来特别费劲。而且房子冬冷夏热,苦不堪言。”如今的新村,不仅面貌焕然一新,一排排青灰色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柏油路四通八达,水、电、天然气、网络等现代设施更是一应俱全。

  “村里第一盏电灯亮起时,有很多村民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国网于田县供电公司的西日艾力·买买提明说。2019年11月,国网和田供电公司投资3204万元,将大网电通到新村,彻底解决了新村村民生产生活及幼儿园、卫生院、学校及村委会的用电问题。

  在村民依再提罕·木沙的家中,现代化电器已不是稀罕物件。厨房中,电饭煲、电磁炉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她感慨地说:“现在做饭太方便了,用这些电器很快就能做出一桌好吃的,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做饭发愁了。”正值寒假期间,依再提罕·木沙的大女儿谢姆西努尔·麦提赛迪在客厅里看电视,她说:“以前我们家连电视都没见过,写作业用的是油灯,现在家里亮堂堂的,电视节目又多又精彩,真是太好了。”借助新村优秀的基础设施条件,依再提罕·木沙一家还把新村的房子改成民宿,有了稳定收入,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如今,新村有学校、幼儿园,还有卫生院,解决了教育资源匮乏和医疗条件有限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不远处的小学里,正在值班的二年级一班教师海如古丽·买提库尔班告诉记者,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新小学是2019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的,新教室宽敞明亮,采用多媒体教学,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立志要考取好的大学,为家乡和社会做贡献。

  群众生活有保障,产业发展才能兴旺。如今,达里雅布依村形成了养殖、大芸种植和旅游三个支柱产业,大芸种植规模达2万亩,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肉羊存栏2024年达到3.4万只,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同时,依托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积极打造达里雅布依旧址景区,发展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吸纳村民加入旅游合作社,拓宽了增收渠道。

  走在达里雅布依村,记者看到村里的妇女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期待着村子更加繁荣,期待着生活更加美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