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迎来立春节气,北京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第十八届立春文化节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图为“春姑娘”手持花枝轻轻鞭打春牛。


受寒潮影响,2月6日起我国中东部自北向南陆续迎来大风降温天气。图为2月7日,天津市和平区市民在大风天气下出行。


2月8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市民“全副武装”骑车出行。

  过了一个暖冬,却在立春后迎来了最冷的一天。最近,成都人也没有想到,立春节气过了,然而,连绵阴雨之下,气温一路走低,成都青城山、天台山等地白雪覆盖,恍若仙境;再往北一点,达州、万源等地也出现了“头皮雪”。
  不仅是四川,蛇年第一股强冷空气让多地气温创新低。都立春了,怎么反而更冷了?这是一个“假春天”吗?没错,这还真是个“假春天”!

1
立春节气还是数九寒天


  2月3日22时10分,迎来2025年的立春节气。立,意味着“开始”;春,代表温暖、生长。在这一天,成都阳光重现,最高气温回升到了15℃,在一片暖意中开启二十四节气新的轮回。
  然而,暖意没有持续多久。2月5日,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冷空气比上班族更快地投入了“工作状态”,全国开启了“速冻模式”。
  2月7日早上,北方的朋友们感受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问候”——呼和浩特零下26.5℃,哈气都能瞬间结冰;太原零下16.6℃,出门脸都要冻僵;天津零下12.4℃、北京零下12.1℃……2月8日早上,冷空气继续南下“包邮区”——合肥、南京、杭州、上海气温也冷到了零下。四川的降温没有那么猛烈,但也迎来了今冬最冷时段。
  春都“立”了,咋还这么冷?其实,我们对“立春”有误解。虽然带一个“春”字,但这个时节,跟春天关系不大。
  今年2月3日,是“五九”最后一天,虽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但这毕竟还是数九寒天。节气其实说的是“气候的平均水平”,就像班级考试的平均分,它只能反映大致的情况,但每次考试的具体分数,也就是每天的天气,也是有波动的。
  气候学上,冬三月是指12月、1月、2月。要确定“入春”,必须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10℃。无论是按照冬三月的划分,还是按照气温标准,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冬天里。

2
这次降温是“倒春寒”吗?


  立春时节,天气并没有如期回暖,甚至还出现了温度下降,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倒春寒”呢?
  其实,气象专家已经否认了:这次寒潮降温不算是倒春寒。“倒春寒”,首先得满足一个条件:春天。现在还没有到春天,何来倒春寒一说?
  也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倒春寒的形成可是有国家标准的: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不仅是气温“跳水”,还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常年2月至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可能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3
春天为何如此“善变”?


  即便不出现倒春寒,春天也总在不经意地“搞突袭”——暖阳和降温出其不意,可能刚换上春装,又“一夜回冬”,四季随机变换,像开盲盒。
  气象专家解释,春季最大的特点便是“乍暖还寒”,主要体现在气温起伏剧烈和昼夜温差大两个方面。首先,初春刚从冬季进入春季,气温回暖,春暖花开。但这也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季节,冷暖空气此消彼长,当冷空气加强时,会带来较大的降温,让人们感觉犹如瞬间回到了冬季。
  其次,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和地表吸热、散热的速度差异,昼夜温差往往较大。白天,太阳直射使地表温度升高,空气也随之变暖;而到了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地表迅速散热,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这种快速的气温变化,使得春天的昼夜温差尤为明显。
  目前,我们正处在冬未去春欲归的时节,冷暖交替同样明显。此前“速冻”全国的强冷空气已经落幕,全国开启升温,但2月10日起,新一股冷空气又开始影响我国,2月11日至16日,气温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综合“果壳”微信公众号、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报
  图据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