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从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始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各地各校已经调整好作息时间安排,对于15分钟课间活动内容也有了详细规划,开学首日将执行到位。
课间调整为15分钟,但吃饭、上课、放学时间基本不变
目前,南京市教研室拟定了新学期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表供各区各学校参考,各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向各学校下发了作息时间安排建议。从各学校排定的新课表看,大部分小学执行课间15分钟后,早上上课时间仍为8:20,四节课后吃饭的时间为12时,下午1时30分上课,各年级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较之前基本没变。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午餐和放学时间也基本没有变化。
不少学校的新学期最新作息时间表已经出炉——
增加的课间时间从哪里来?“以小学为例,原本的大课间相当于一节课,大课间和前一节课之间有10分钟的课间时间,现在大部分学校前一节课刚结束就开始大课间,这样就省出了10分钟。另外,原本有单独的5分钟是眼保健操时间,现在政策规定可以将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间15分钟或者大课间时间,这样一来,一个上午需要的15分钟就腾挪出来了,不压缩每节课的教学时长也能排得过来。”南京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据悉,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实施新的作息时间表以后,各学校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不晚于12点,下午第一节课上课不早于13:30,保证学生1.5小时的就餐、午休和自由活动时间;小学和初中每天集体性教育教学活动(含早读)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和7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不晚于调整前。
据了解,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为了保障错峰就餐,教育部门允许学校可以适当压缩每节课教学时长或压缩上午最后一节课时长,但必须经教育部门批准后执行。
【常州】
实施“2·15专项行动”,常州迅速响应,结合新学期开学,各学校立即行动抓落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学校这样做——
课间15分钟,如何安排?
制定新作息表仅仅是个开始,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乐享课间15分钟,是各所学校认真筹谋的重点。
以南师附中江山小学为例,全体教师将从内容、组织、安全等三个方面着手,将“十五分钟课间”做实、做好:结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学校根据校园整体布局为每个年级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营造积极运动氛围,安排所有教师分学生活动地点护导,保证安全。比如,低年级的趣味游戏:走廊地面彩绘互动游戏;中高年级的民间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皮筋、斗鸡、翻花绳等;在每层教学楼设置开放式的图书角,学生课间能随时取阅书籍,放松大脑。
南京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副校长张雯菁表示,新学期,学校将提供多样化的课间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既安全又有趣,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学校鼓励各班级“定制式”方案,让课间活动更具特色。另外,学校心育团队也集思广益,设计心理团建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方案,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校长任丽芳介绍,学校将结合社会交往、自主管理、劳动保洁和体育锻炼对小学课间15分钟进行模块化设计,采用“动静双循环”结构,打造主题为“‘课间能量魔方’计划——15分钟玩转成长多维力”的课间。
任丽芳表示,动态循环中,将设计“分区活动,活力赛道,协作工坊,社交驿站”等多种活动;静态收缩中,将设计“彩虹收纳术,微日记书写,能量补给站”等活动。此计划还将辅以特色机制和评价体系:1. 采用“蜂鸣式管理”:设置趣味提示音代替传统铃声。2. 开发“课间锦囊卡”:提供游戏创意等即时支持。3.设立“安全观察员”:由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活动规范。通过游戏化机制将教育目标自然嵌入生活场景,既保障课间安全有序,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浸润式培养。
据南京市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校长助理张珺介绍,学校将在开学首日启动“课间活动达人赛”,首个推出的挑战项目就是跳绳。“学校将设立‘封绳榜’,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时间人人参与,跳得多的学生可以登上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封绳榜’,学生的挑战照片、成绩也会展示在班级甚至学校的电子屏。挑战的项目可以是单摇、双摇、花样跳绳、双人跳等。后期学校还会推出踢毽子、颠乒乓球等有趣味性又不需要太多空间的项目,鼓励学生们课间积极参与。”
为了引导孩子们课间走出教室动起来,南京市火瓦巷小学新学期将推出“开心动吧”项目。学校将在操场设置一个小舞台,每天都会安排领操员在课间带领孩子们做操、做游戏。“有了这个平台,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会有去处。领操员除了老师,学校也会鼓励孩子们申报,让孩子们带着伙伴一起玩耍。”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南京市逸仙小学校务委员夏静告诉记者,学校会结合本校的体育特色,通过智慧体育屏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学生可以利用智慧体育屏学习一些体操类的简单动作。学校也会引导孩子们参与传统的小游戏如跳房子、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来适度活动、游戏、交流,让学生得到放松休息。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落实课间15分钟,南京市教研室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心一刻”课间微运动指南(试行)》,指南给各学校提供了不少便于开展的体育运动类项目供参考借鉴,包括“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南京民间体育游戏、斗鸡子等伙伴游戏、娃娃鼓等微社团游戏。
挖掘空间、增加护导,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记者了解到,课间延长到15分钟后,学生的安全保障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为此,各学校也做了不少准备。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校长周锋表示,为落实好课间15分钟,让课间活动有项目、有趣味、有运动量,学校正在考虑做好场地与设施的增添,组织体育老师开展课间活动指导,同时加强教师的课间护导,关注学生课间安全,既要让学生活动好,又要确保安全。
“我们会提前给孩子们进行课间活动的规则教育、相关的安全教育,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活动,考虑到课间运动不宜开展中高强度的训练,将以中低强度的活动为主。学校也会组织更多老师在课间进行护导,引导孩子们有序进行游戏、活动。”南京市逸仙小学校务委员夏静说。
针对目前不少学校面临的活动场地少等问题,各学校也表示将充分调研,拓展可用场地、器材,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教育部门也建议学校复合利用专用教室、车库空余地面、阅览室、剧场、报告厅、空余小块场地等,以及教室、走廊等墙壁立面,拓展互动空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运用智慧体育设备、丰富学生课间自主运动内容,也鼓励教师、学生、家长结合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课程,丰富课间15分钟的内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程晓琳 李睿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