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2月11日,当保加利亚牧羊笛的颤音,轻轻拂过《东方红》的唢呐声浪;当俄罗斯哥萨克军靴叩击地面的节奏,应和着陕北腰鼓的轰鸣,榆林——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古城,见证了一场跨越文明时空的“民俗对话”。来自俄罗斯、泰国、韩国、保加利亚的4支国外舞蹈团,与15支国内表演队伍,用各自的肢体语言,完成了一次文明基因的相互解码。
今年是中俄建交76周年,多年来,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本次秧歌展演现场,俄罗斯阿曼纳特民间舞蹈团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他们带来的节目涵盖了多种俄联邦传统民俗舞蹈,从活力四射的《青春》到温婉细腻的《针线女》,再到热情奔放的《鞑靼舞》以及经典大气的《俄罗斯舞》,舞者们身着华丽服饰,舞步庄重,尽显豪迈与大气。
保加利亚扎德拉维特斯民间舞蹈艺术团带来的波杰吉奥夫登舞同样令人陶醉。现场,舞蹈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一边跳跃,一边旋转,动作整齐划一,充满力量感。质朴而富有韵律的舞蹈,生动展现了保加利亚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欢乐,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保加利亚的广袤田野和热闹村庄。
保加利亚扎德拉维特斯民间舞蹈艺术团舞蹈演员雷内塔·赫里斯托娃说:“我们表演的舞蹈来自保加利亚北部,舞蹈动作快速而多样,伴舞音乐同样是来自保加利亚的典型音乐。我们此次来到中国,就是向世界展示这一舞蹈的活力。我很荣幸来到中国欢度农历新年,中国的秧歌多种多样,期待今后能够经常来中国学习和交流。”
文化不应被尘封在博物馆,而应在当代语境中持续发展。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佳节。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申遗成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泰国碧差汶皇家大学艺术团带来的南旺舞别具一格。舞者们身着色彩艳丽、富有泰国特色的传统服饰,身姿轻盈地步入表演场地,每一个手势都优美且灵动。南旺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泰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常出现在各种节庆、聚会等场合,是泰国文化中连接人与人情感、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纽带。
韩国华城舞蹈团的表演也毫不逊色。他们带来的韩国传统舞蹈,动作舒缓优雅又不失力量感,舞者整齐划一的动作、细腻的表情,将韩国传统舞蹈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眼神、每个手势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仿佛在诉说着韩国的历史与故事。
除了国外舞蹈团的精彩表演,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演队伍也带来各具特色的节目——横山腰鼓的鼓手们腰系红绸,双手挥舞着鼓槌,有力地敲击着腰鼓,时而跳跃,时而旋转,鼓点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尽显陕北人的豪迈与热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舞草龙活灵活现,时而盘旋,时而腾飞,仿佛一条真正的巨龙在天空中舞动;安徽省的花鼓灯表演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舞者们踩着欢快的节奏,用手中的扇子和手帕舞出各种优美的图案;山西太原的威风锣鼓响彻云霄,激昂的鼓点仿佛敲在人们的心尖上,让人热血沸腾,红绸绿扇舞动,描绘出喜庆的生活画卷。
市民罗艳丽说:“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异域文化表演与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实在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异域文化的热情奔放与中华文化的优雅深邃,在秧歌展演中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不仅让我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多彩,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与独特魅力。”
以秧歌为媒,促进文化交流。这场中外共舞的盛宴,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欢庆,更是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这一天,榆林古城600年的砖石成为文明交融的界碑。正如北纬38度的季风终将汇入大洋,各美其美的文化河流,终将在相互激荡中,奔涌向更广阔的文明海洋。
文/ 记者 陈静仁 庞亚飞 李杰 马瑞安 实习生 马嘉悦 图/记者 杨彬 延杨红 刘继远
编辑 强小强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