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腊月二十八的早晨,我推开院子的门,看见小姨奶正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舒展筋骨。
今年她九十岁了,但腰板依然硬朗,一招一式都透着矫健。
阳光透过架子照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
“阿姨早啊,这么早就起来锻炼了?”
我跟小姨奶打招呼。
“你看这大好时光,不活动活动多浪费啊。”
小姨奶笑着说,“待会儿还要去村委会呢,老李家孙子要结婚,请我去帮着参谋参谋。”
2
看着小姨奶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时村里的张大爷刚刚去世,他生前虽有三个儿子,却因为赡养问题整日争吵不休,最后老人家郁郁而终。
那段时间,小姨奶总是若有所思。
她白天去地里干活时,会在田埂上坐很久。
晚上躺在炕上,也总是睡不着觉。
“建国啊,”一天晚上,小姨奶突然叫来了大儿子,“明天你把你弟弟妹妹都叫回来,娘有事要和你们商量。”
3
第二天,三个子女齐聚在小姨奶的老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土炕上,映出一层淡淡的光晕。
“娘,您找我们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大儿子张建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小姨奶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布包,慢慢展开,里面是一沓整整齐齐的存折和地契。
“这是娘这些年的积蓄,还有祖上传下来的几亩地。今天叫你们回来,是想和你们商量商量以后的事。”
4
“娘,您别说这些不吉利的。”
小女儿张丽华急忙打断。
“傻孩子,这有什么不吉利的。”
小姨奶笑着说,“娘想把老屋拆了,分成三间独立的小院。你们三个,一人一间。我呢,就轮流住在你们家里。”
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
三个子女面面相觑。
“这样啊,”二儿子张建军思索着说,“可是娘,您一个人的积蓄,怎么够建三间院子?”
5
“傻小子,”小姨奶笑着拍了拍二儿子的手,“这些年我在村里帮人记账,也存了些钱。再说了,我这些年的养老保险也攒了不少。建三间小院子,绰绰有余。”
“可是娘,您轮流住,这不太方便吧?”
大儿子张建国担忧地说。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
小姨奶眼睛亮晶晶的,“一个季度换一次,正好一年住一遍。你们各家都有我的房间,我想住哪儿住哪儿。”
6
说着,小姨奶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
“你们看,我都写好了。建国家离村近,平时我可以回来照看菜园子。建军在城里当医生,我去的时候正好做个体检。丽华教书,我去了还能教她看看孩子。”
三个子女凑过来,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
小姨奶不仅把轮住的时间安排得清清楚楚,连每家要准备的生活用品都列得明明白白。
7
“最重要的是,”小姨奶严肃地说,“我的养老钱和地契都留在自己手里。我身体好着呢,这些事还是我自己管着放心。等我真的不中用了,再交给你们打理。”
三个子女听完,都红了眼圈。
谁也没想到,小姨奶早就把一切都考虑得这么周全。
8
转眼十年过去了。
小姨奶的智慧安排,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她不仅在三个子女家轮流住,还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智慧老人”。
每天早上,她都要和老姐妹王淑兰一起锻炼。
两位老人你教我太极,我教你广场舞,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闲暇时,小姨奶就教村里的孩子们写毛笔字。
她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字,总要有人学着传下去。”
9
今天是小姨奶九十岁的生日。
三个院子的大门都开着,串成一条热闹的街。
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祝贺,院子里挤满了人。
“秀英啊,你这样安排多好。”
王淑兰拉着小姨奶的手说,“你看看,现在村里好多人都学着你这么做呢。”
小姨奶笑得合不拢嘴:“人啊,到了年纪,要学会给自己和子女都留条路。这样,大家才能过得舒心。”
看着眼前和乐融融的场景,我终于明白,小姨奶的幸福晚年,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用智慧换来的。
她不仅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为我们这些后辈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10
午饭时分,小姨奶特意让了一个主位,摆上了一双碗筷。
“这是给你们爷爷的。”
她轻声对子孙们说,眼角有些湿润。
虽然爷爷走了二十多年,但她始终记得老伴的好。
“当年要不是你爷爷支持我去当会计,我也不会懂这些记账的门道。”
小姨奶一边给孙子们夹菜,一边说起往事。
11
说起当会计的经历,小姨奶打开了话匣子。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事了,生产队正缺一个会计。
队长派人问她愿不愿意去学习。
“那时候我才四十出头,整天在地里干活。突然要我去学写写算算,心里直打鼓。”
小姨奶笑着说,“是你们爷爷鼓励我去的。他说,人要学会算细账,这样才不会吃亏。”
12
果然,这一学不要紧,小姨奶发现自己对数字特别敏感。
不仅把生产队的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帮着乡亲们计算工分收成。
“那会儿,村里老李家缺口粮,我一算就知道他家去年种了多少地,该得多少粮食。一查账本,原来是工分记错了。”
小姨奶说到这里,眼睛里闪着光。
13
“后来村里人都说,找秀英算账准没错。”
大儿子张建国接过话茬,“娘这个老会计,可是村里的活字典。”
小姨奶笑着摆摆手:“学会算账容易,难的是算人情账。这些年,我看多了村里的纠纷,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钱财是身外物,亲情才是最值钱的。”
14
酒过三巡,小姨奶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今天我九十岁了,要给大家说几句话。”
满屋子的人都安静下来,认真听着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说话。
“这些年,我过得很知足。三个院子,三个家,哪里都有我的位置。孩子们也都孝顺,从没让我操过心。”
小姨奶的声音有些哽咽。
15
“但我最高兴的是,这十年来,我虽然年纪大了,却一直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事做。教教孩子写字,给人家拿拿主意,帮着调解调解邻里纠纷。”
“你们看,这不比整天躺在炕上,等着伺候强?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动到老。这样,才能活得有滋味。”
听着小姨奶的话,在座的老人们都连连点头。
他们都看在眼里,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是如何用智慧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幸福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