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电影最成功的无疑是《哪吒2》。
甚至在2月6日《哪吒2》的票房超过《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
就当大家都为《哪吒2》高兴的时候,就有网友发现,春节档出现了一部最“惨”影片。
因为上映之后,这部累计票房才破一万,甚至都没人知道他上映了,这部电影究竟是哪部呢?为何会沦为春节档的“炮灰”?
《吉庆街火》
《吉庆街火》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聚焦于吉庆街背后的艺人文化。
影片的主线围绕着鲁小通展开,她前往吉庆街投靠自己做艺人的父亲鲁通。
通过鲁小通的视角,观众可以看到她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她个人的成长和蜕变过程。
这样一部聚焦小众题材的电影。
电影一开始,少女小通离开家来到了繁华的武汉投靠街头献艺的老通。
小通因不明白自己父亲为何选择成为一名街头艺人与父亲发生争吵。
两人在吉庆街上有过很多误解,但最终父女俩重归于好。
虽然这个题材很小众但却是导演齐追航花费20多年制作完成的。
这样一部小众电影为何会花费这么多时间来拍摄呢?
首先《吉庆街火》的剧本创作过程就十分不寻常。
与大多数商业电影由专业编剧团队打造不同,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导演齐追航自己花费了20年时间完成的。
确定好脚本演员之后,导演又花费了很多时间才将作品拍摄完成。
在后续的剪辑过程中也比较费力,好不容易把作品做完送去审核。
结果在审核上又出现了许多问题。
它曾三次被湖北电影局退回。即便最终通过了省级审核,在国家电影局的审核阶段又经历了两次修改。
整个审核过程耗时两年之久,才最终获得了龙标。
这一通折腾下来就导致没有多余的钱用来做电影的宣传了。
没有任何前期宣传的《吉庆街火》自然就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小透明”。
电影的前期宣传,是当今的电影市场中是非常常见的做法。现代电影营销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宣传渠道。
大多数电影都会在上映前很长时间就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预告片、花絮和演员访谈等内容。
这些低成本的宣传内容比所谓的电影先导片的效果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预算不足的《吉庆街火》直接砍掉了前期宣传的这个步骤,导致大多数潜在观众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如果人们现在到网上搜索这部电影的信息时,却发现相关资料寥寥无几。
甚至连最基本的宣传海报和预告片都没有,在豆瓣这样的影评网站上连一张剧照都找不到。
再加上电影主题是非常小众的吉庆街艺人的奋斗故事,过于小众的题材是导致其难以吸引广泛观众。
而且《吉庆街火》中的文化底蕴,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显得陌生而遥远。
观众自然就对这部影片提不起任何兴趣。
而且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愉快、容易理解的影片。
除此之外,《吉庆街火》还没有缺乏知名演员参演。
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中,明星效应仍然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
如果有流量演员参演的话,这部影片自然而然就收获了流量。
甚至演员的名气越大,流量越多。
而且这些流量明星就有着非常多的粉丝基础,这些粉丝就是票房的一种保障。
无论是出于艺术考虑还是因为预算限制,一旦没有选择流量明星的话,无疑降低了影片的市场吸引力。
因此《吉庆街火》没有能够成为爆款电影的潜力。
除此之外,电影院的做法同样让人心寒。
电影院的做法
春节档历来是国内电影市场的黄金时期,各大制作公司都会推出自己的重磅作品,竞争异常激烈。
电影院为了多赚钱都会优先给今年春节档爆火的《哪吒2》和《唐探1900》排片。
从排片率来看,《吉庆街火》的处境更是艰难。首日排片率仅为0.3%,与同期上映的《哪吒2》35%的排片率形成鲜明对比。
更糟糕的是,这少得可怜的排片大多集中在凌晨和早上等观影人数极少的时段。
甚至有不少电影院为了给其他热门电影腾出空间,干脆选择了对《吉庆街火》"零排片"。
而导演的第一次回应便是跟大家分享武汉已经能够买到《吉庆街火》的电影票了。
导演的第二次回应就是调侃自己的电影一票难求,他希望各地的电影院能够分一些排片给《吉庆街火》。
乍一看,好像导演自己也对这部电影没有什么要求。
于是便有一些网友询问导演为什么会选择在春节档上映自己的电影。
像《吉庆街火》这样的小众艺术电影,在春节档上映似乎注定要成为"炮灰"。
然而导演齐追航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对于《吉庆街火》这样的小众电影来说,无论选择何时上映,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他看来,既然如此不如选择在最热闹的档期亮相。
即使被《哪吒2》和《唐探1900》等大片压制,表面上也说的过去。
或许对于导演自己来讲,这部凝聚自己二十多年心血的电影能够成功上线,比获得多少票房更重要。
结语
没有挣扎的《吉庆街火》,如今创下了新春档最低票房的记录。
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这部票房垫底的电影她记录了一条真实记录的老街和边缘化的艺人。
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