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因其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被称之为“元宵节”。

古代中国,元宵节充满了浓厚的民俗特色,汉武帝时期,正月十五被定为祭祀“太一神”的日子,宫廷张灯结彩,百姓祈福迎祥。到了唐代,元宵节正式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大唐新语》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自此元宵节从宫廷走向民间,从祭祀演变为娱乐,成为全民欢庆的盛大节日,成为一年中最热闹的“狂欢节”。



元宵节为什么被称之为“闹元宵”

元宵节为何被称为“闹”?这要从古代的宵禁制度说起。自周代起,中国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周礼》规定:“夜禁以时,击柝而守。”夜晚城门关闭,百姓不得随意出行。但唯独元宵节前后,朝廷会“弛禁三日”,允许百姓夜间自由活动。这种难得的“夜生活”机会,让元宵节成为古人释放压力、纵情欢乐的节日。



每至正月十五前一天,皇帝会下令解除宵禁,让百姓们尽情欢庆。平日里被束缚在家中的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大街小巷瞬间热闹起来,“闹” 字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这热闹非凡的场景。正如宋代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所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的夜晚,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堪称古代的“不眠之夜”,这也很容易理解,一年的夜晚时间就让出来玩三天,换谁都忍不住。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闹元宵”呢?又有多少民俗传承下来了呢?

一、出门赏花灯

元宵节最引人注目的活动莫过于赏花灯。《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宋代的花灯规模宏大,从皇宫到民间,处处张灯结彩,灯山灯海,蔚为壮观。



唐代的花灯更是精巧绝伦,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高耸入云,灯影摇曳如星,百姓穿梭其间,仿佛置身仙境。明清时期,花灯技艺达到巅峰,《帝京景物略》记载:“灯市口灯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止,百货云集,灯彩竞巧。”花灯不仅是观赏之物,更是匠人智慧的结晶,从走马灯到龙灯,从宫灯到纱灯,每一盏灯都承载着古人对美的追求,人们漫步在花灯的海洋中,欣赏着这绚丽的美景,感受着节日的喜悦。

二、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还有一个浪漫的别称——中国情人节。古代女性平日深居闺阁,唯有元宵节可以自由外出赏灯游玩,给了她们一个走出家门的机会。这一天,女子们精心梳妆打扮,穿上漂亮的衣裳,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出门游玩。在灯火阑珊处,青年男女们有了相遇相识的机会,许多美好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男妇嬉游”成为了那个时代男女互动的重要时刻。辛弃疾的那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的正是元宵夜的浪漫场景。

宋代词人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的夜晚,灯火通明,男女相约,成为爱情萌芽的温床。明清时期,元宵节的浪漫氛围更加浓厚,《清嘉录》记载:“妇女夜游,谓之‘走三桥’,以祛疾病。”女性们走过三座桥,祈求健康与姻缘,元宵节也因此成为古代女性最期待的日子, 人们通过灯会、宴会、游园等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缘分,仿佛中国的“情人节”也就在这一天悄然降临。



三、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文化气息的活动。灯谜起源于宋代,最初是文人雅士的文字游戏,后来逐渐普及到民间。《武林旧事》记载:“元宵节,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更充满趣味。



明清时期,猜灯谜成为元宵节的“标配”活动。《帝京景物略》记载:“灯谜者,以绢灯剪写诗词,藏头隐语,任人商猜。”灯谜内容包罗万象,从诗词歌赋到历史典故,从生活常识到文字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猜中者往往能获得小奖品,如花灯、糖果等,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四、燃灯放焰

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燃灯放焰。古人相信,燃灯和放焰火能够驱散邪祟、祈求平安。唐代诗人张祜在《正月十五夜灯》中写道:“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点燃灯火,街头巷尾焰火升腾,整个城市仿佛被点亮。



宋代燃灯放焰的规模更大,《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夜,御街两廊下,各以竹竿挑灯球,竞相燃放。”明清时期,焰火技艺更加精湛,《帝京景物略》记载:“烟火之盛,京师为最。”焰火不仅照亮夜空,更成为节日的象征,百姓在火光中欢呼雀跃,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

五、送花灯

“送花灯”是元宵节特有的传统活动,尤其在民间流传甚广,如今的含义和古代不太相同,古代送花灯又称送孩儿灯,一般是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岁时广记》记载:“正月十五夜,妇人送灯,谓之‘送孩儿灯’。”人们通过送灯祈求子嗣绵延。



明清时期,送花灯的习俗更加普遍,《清嘉录》记载:“元宵节,妇人送灯,谓之‘送子灯’。”花灯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祈福的载体。百姓通过送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宵节也因此成为充满希望与祝福的节日。

——老井说——

如今虽然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化,但元宵节的核心精神——团圆、欢乐、祈福,依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元宵节所展现出的“闹”字,不仅仅是表面的热闹,更蕴含着人们对幸福、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日常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