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发生连续杀人分尸案,其冷血残酷让人不寒而栗。七十二岁的张介宗涉嫌杀害赵林姓老妇并分尸,检警更透过DNA比对,查出其大嫂及另一妇人疑均遭其毒手,并不排除另有其他被害人。但面对有限的证据,张介宗始终否认涉案,未来司法能否通过“宪法”法庭设下的“判死八大关”,大有疑问。

张介宗对于案情与杀人动机始终三缄其口,有数十年刑侦经验的高雄市警察局长林炎田怒道,“相不相信我让你去枪毙?”张介宗冷答:“你枪毙我啊!”凸显其冷血及有恃无恐的心态,难怪舆论称他“杀人魔、开膛手”。这桩冷血杀人案,更彻底撕开台湾实质废死的务虚与伪善。

这起连续杀人分尸案深受瞩目,除了案情凶残,更在于张介宗的背景及他的相对高龄。张介宗曾是职业军人,军旅生涯前科累累,并因犯下妨害性自主、窃盗、毁损及抢夺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蹲牢近二十年后,历经特赦减刑,于1997年假释出狱。

依据目前有限的资讯,显然所谓的“更生人承接系统”或“老人照护”等社会安全网,并未发挥作用。例如,张嫌与张姓、赵林姓妇人,是在公园玩天九牌结识,牌友称他们之间可能有金钱纠纷,但警方分析这是张介宗故布疑阵,实则为杀人谋财。更耐人寻味的是,有人证称,张介宗自称积攒丰厚退休金,常掏出厚厚千元钞炫富。

这些,皆说明张介宗出狱后生活仍有状况,或是金钱、感情或性方面无法满足,导致矫正及更生过程失败,未能融入正常社会生活。另外,从他连续三个月杀人,并分别以脚踏车载运尸块弃尸,显示他具有反社会病态人格,才会残忍杀人分尸而毫不自疚。



张介宗的凶残与变态,也反映出台湾社会连应对“坏人变老”都无能为力,遑论其他“可教化”的凶嫌。去年“宪法”法庭的实质废死,引发民愤四起,原因在此。尽管高雄“暖男市长”陈其迈怒斥凶手泯灭人性,要给予“最严厉制裁”;但面对有限证据及判死关卡,却也凸显他连“死刑”两字都不愿说出口,只是假惺惺之怒。

侦办多日,检警迄无法确认张介宗的杀人动机,仅掌握三名被害老妇进入凶宅后消失的画面及残留血迹,捞获的尸块也仅比对出两名被害人。若不从财务方面追查,如何将他“一枪毕命”?若无法突破,要通过判死的“情节最重大之罪”及“应经各级法院合议庭法官一致决”两大关,显大有难度。

比较近年几起重大刑案的侦审,即可看出当前执行死刑门槛之高。例如,六年前陈伯谦在华山大草原野居草堂性侵女子并勒毙分尸,历时四年才判无期徒刑定谳。去年五月新北三重骇人听闻的张泓毅杀害妻子、岳母及三岁继子案,迄今仍在一审阶段,离定谳遥遥无期。

一九九九年,杀死同居女友及其两名女儿并分尸弃于日月潭的吴应弘,在二○○一年被判死刑定谳,随即遭枪决。张介宗也杀三人分尸,但如今要枪毙他,恐困难重重。原因是,“宪法”法庭还设下贴近其“人设”的关卡:在杀人、审判或执死前,是否符合“有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就算他被判死定谳,届时恐已年近八十高龄,司法真开得了这枪?

张介宗脱口说出“枪毙我啊”时,是否已有应对实质废死后侦审流程与关卡的盘算,外界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此案衍生的受刑人教化、更生人再融入社会、乃至老年犯罪的问题,都显示台湾社会仍难以承接“大法官”们赐予杀人者“大礼包”所带来的副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