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谭璐
比亚迪打响开年智驾第一枪。
2月10日晚,在深圳总部,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王传福亲自站台。
他宣布,公司全系车型,包括10万元以下价位段,都将搭载高阶智驾。
以垂直整合自研自产的优势,比亚迪在智驾方向酝酿多时。
王传福亲自督战,并在当晚强调,比亚迪并非如外界所言“不重视智驾”,而是“做的多,说的少”。
比亚迪一口气发布21款智驾车型,从入门到高端,采用“天神之眼”智驾新方案,可支持智能领航、自主泊车、AEB等基础功能。
此番All in智驾,比亚迪预计将大幅提升汽车智能市场的渗透率。“未来三年,智驾将成为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王传福说。
厚积薄发
比亚迪的高阶智驾技术解决方案,统称“天神之眼”。
2022年,经王传福授意,“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立项,组建了一支工程师团队,主要负责人为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
天眼查显示,比亚迪智驾业务主体名为“迪派智行”,由杨冬生担任董事长,比亚迪与魔门塔分别持股60%、40%。
知情人士指出,魔门塔即国内一线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Momenta的中文名字。
天风证券调研显示,比亚迪的智驾团队还吸收了多名来自小鹏等企业的资深工程师。
“比亚迪智驾研发过程中,组建了一支5000余人的团队,其中有博士超300人,硕士超3000余人,前后历时7年。”
杨冬生在10号的演讲中透露,早在2018年,比亚迪就开始研发ADAS辅助驾驶技术,沉淀了智驾研发的基础。
到2023年中,“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正式亮相,实现了从架构、控制器、执行器到软件算法的深度自研。
其采用了主流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支撑其快速迭代、更新,在感知上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强调深度自研。
目前,天神之眼已实现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及智驾域的全栈自研。
在王传福看来,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比亚迪已经推出云辇、易四方泊车、高速爆胎稳定控制等创新功能,凭借自研积累,可打通电动化和智能化各个板块,实现智电融合。
由此,他提出一个关键词,全传感链大融合。
“以璇玑架构为纽带,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已经迭代至BAS 3.0+算法架构。”杨冬生解释,这是广义的智能驾驶。
其融合传感信号感知,形成整车融合感受,同时深度介入比亚迪独有的横、纵、垂控制能力,实现安全驾驶。
来源:网络
比亚迪拥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其搭载L2+智驾方案的车辆超过440万台,智驾行驶里程超过37亿,AEB触发次数超过277万。
“如果一辆车的数据是一滴水,那么比亚迪就拥有一片海。”王传福强调,高阶智驾将助力比亚迪构建起一整套全维度安全体系。
对标下沉
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为什么可以下放到10万元级车型?
具体来看,“天神之眼”有三种技术版本:
A版-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B版-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C版-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前两者将分别搭载于比亚迪的仰望、腾势等高端品牌。
天神之眼C是技术下沉方案,上个月发布的中大型MPV比亚迪夏,率先搭载。
该方案的核心硬件,为前视三目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业界评估,整体成本大致4000元。
放眼业界的智驾量产方案,似乎有所对标。
有行业人士向《21CBR》指出,小鹏老款P7采用的智驾方案,硬件上包括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双频高精度GPS以及V2X技术。
“相对而言,天神之眼C做到了更少的硬件成本,这也是它下沉的依据。”上述人士评论。
关键是,比亚迪拥有更大的出货量,可以实现供应链环节的像素级降本。
“智驾普及的核心障碍,是智驾产业链的动力还不够,如果供给多,10万元以下的车型搭载更多,能进一步扩大数据反馈,从而反哺智驾迭代升级。”王传福说。
王传福首批搭载天神之眼的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价位段,其中不乏时下热门车型。
比如,海洋网已实现全系代表车型覆盖,即将上市的海豹05DM-i和海豹06DM-i也推出了智驾版。
王朝网首批上市的车型涉及主流旗舰汉EV/DM-i、宋L EV/DM-i,以及被称为城市通勤“性价比之王”的秦PLUS。
多数智驾版新车型与老款价格保持一致,突出了比亚迪智驾加持的产品力。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这些智驾版车型会否出海?《21CBR》记者求证比亚迪方面,得到的消息是,主要看用户需求和合规要求,海外智驾版本也有考虑。
改变定价
智驾,常见于20万以上车型。现在,王传福直接掀翻市场定价体系。
发布会前几日,股价涨停就传递了这种杀伤力。2月11日,比亚迪股价高开4%,盘中回落,收盘时总市值约9598亿元。
“天神之眼”系统的推出,提升了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形象,且在多价位段车型搭载,显示了其智能化的决心。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现在,王传福声称,要改变“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衡量行业发展速度”的认知,从今年起,进入智能化驱动发展逻辑。
对于众多布局智驾的车企及上下游供应链而言,比亚迪像是一条鲶鱼,既推动了智驾的渗透率,其智驾技术也与特斯拉、小鹏、蔚来等品牌展开竞争。
“尤其是特斯拉,作为与比亚迪体量相当的核心竞争对手,其智驾能力在本土化适配和性价比上或略逊一筹,后续压力可想而知。”
一名汽车行业人士指出,鉴于比亚迪全栈自研带来的行业示范,依靠软件订阅服务挣钱的第三方供应链企业,也会迎来一定挑战。
国盛证券认为,比亚迪在短期内有望加强车型导入,巩固技术标签,高端化路径清晰。中长期海外工厂陆续落地,预计将贡献重要增量。
罗兰贝格副合伙人庄景乾对《21CBR》表示,2025年智驾渗透率有望突破60%,预计未来两年,高阶智驾将快速普及至10万元至20万元汽车市场。
王传福甩出智驾王牌,将开启产业竞争的新一轮周期。
图片来源:比亚迪,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