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近,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似乎为了吸引眼球,对《哪吒2》提出了质疑。
他甚至批评说,这部电影与日本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更直言不讳地指出,影片中的许多情节似乎都受到了日本动漫的影响。
那么,这位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呢?
对《哪吒2》的质疑声开始浮现。
《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80亿,虽然距离百亿票房还有一段距离,但根据目前的势头,有望冲击百亿大关,成为票房冠军。
最初,许多观众是为了陪伴孩子而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但没想到《哪吒》的魅力如此之大,仅仅一周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的家长群体中赢得了极高的人气。
自然而然地,《哪吒》也受到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好评。
不久前,有消息称《哪吒》已经在国外上映,并且票房一路飙升,许多地方的票都已售罄。
这些对于《哪吒》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众口难调,电影更是如此。
毕竟,电影的观众群体非常广泛,包括成人、儿童、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人,他们的经历和认知都有所不同。
有些人在看待问题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喜欢深入挖掘。
但最近,一位百万级别的博主发布了视频,提出了他个人对《哪吒》这部电影的看法和质疑。
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些网友认为,他是看到《哪吒》如此火爆,想要借此蹭热度。
乍一听网友的评论,似乎有些道理,毕竟这么久以来,《哪吒》在网上一直好评如潮。
怎么突然之间,这类负面评价的视频就冒出来了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随手查看了这位博主之前发布过的视频。
发现,这位视频博主之前发布的视频,大多数都是影评类的,自五年前起,他就一直发布这类视频。
而这位博主本人,其实也是一位与疾病抗争的人。
在他的视频中,也有关于他的疾病史和病情的介绍。
可以说,他有着与《哪吒》相似的经历。
《哪吒》一出生,因为长相奇特,被村民视为怪物,从小被人嘲笑,这也导致《哪吒》的性格有些古怪。
而这位博主从小就患有渐冻症,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短视频,最终拥有了现在的百万粉丝账号。
因此,他只是发表影评而已,并没有恶意抹黑《哪吒》的意思。
正如之前所说,允许一件事出现两种声音,这也是对一个作品和观众的包容。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位博主的点评都有哪些。
罗罔极评价《哪吒2》与日本文化相似
这位名叫罗罔极的博主,在视频中提到,《哪吒》这部动漫电影,有些违背了《哪吒》原有的核心思想,即《哪吒》的反叛精神。
在饺子导演的《哪吒》出现之前,作为反叛象征的《哪吒》,一直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比如大闹东海和割骨还父,这些都是在表达《哪吒》的反抗精神。
他还说,《哪吒2》这部动漫,更接近日本的文化,更是讽刺《哪吒》不应该被设定成一个容易发怒,没有自己思想的人。
批评《哪吒》动不动就暴走的设定,这些情节更接近日本文化。
这位博主还提供了证据,暴走这个词最早源自于日本的动漫。
并且还列举了一些日本的动漫,《七龙珠》《火影忍者》以及《进击的巨人》中,主角都是在“暴走”之后才能拯救世界。
《哪吒》在这一点上与以上这些动漫非常相似。
他还拿出早前的《大圣归来》作为例子,大圣一路被迫接受命运的支配,到最后,眼看着江流儿惨死,无奈才“暴走”,对抗命运,最终战胜妖怪。
这位博主表示,在中国的英雄故事中,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之所以反抗,都是为了打破现有的不公秩序。
随后这位博主又谈到,《哪吒2》中也是如此,主角没有主动思考,都是在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行动,没有将神话主角的真正意义表达出来。
而在封建社会,人们往往把一些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编写成神话传说,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
而其中最为震撼的,无疑是《哪吒》割骨还父这一传说。
在古代,如君如父意味着权力的最大化,在国有君,在家有父。
而《哪吒》割骨还父这一举动,无疑是不认同这一古板的思想才这样做。
而这位博主称,《哪吒2》中并没有这一情节,也没有按照原有的剧情去拍摄,这更是违背了《哪吒》的故事线。
其实,这位博主列举了这么多,无论是不是像日本文化,还是原有的剧情改变,他想表达的,无非是《哪吒》没有主动去反抗,而是一味地被支配。
那么,《哪吒》真的如这位博主所指出的,没有主动反抗过吗?
《哪吒》并非日本文化,《哪吒》一直在反抗
在《哪吒》这部电影中,大闹龙宫的情节都出现了,但割骨还父确实没有出现。
我们先不去否定这位博主的看法,先来谈谈《哪吒》最初的受众群体。
本来这部电影就不是给成年人看的,而是给少年或青年这一类的群体看的。
就像韩剧大多都是给女性看的,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这是一个道理。
再加上近些年实在没什么好电影可看,导致大过年的都去看《哪吒2》去了,这才有了这部电影的爆火。
客观上讲,《哪吒2》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再加上,超级豪华的制作,以及导演五年的精心打磨,才有了这部动漫的诞生。
这些都是客观上的解读。
先说说第一部里为什么没有割骨还父的剧情。
在《哪吒1》中讲述的是,龙族为了能逃出炼狱,把本该属于《哪吒》的灵珠给偷了,这导致投胎《哪吒》的只剩下容易暴躁的魔丸了。
而最致命的是,魔丸被下了天劫咒,这意味着《哪吒》的出生,注定将会是一场悲剧。
最终,《哪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家人、师傅的帮助,一同抵抗命运的故事。
而导演想表达的也都在电影中表达出来了,就是对抗命运的安排。
《哪吒》的出生是命运的安排,学习仙术也是为了保卫百姓,也可以理解为,是命运的安排。
从出生《哪吒》就被人当成妖怪,这是不是被命运安排的结果呢?
《哪吒》不想被人一辈子当成妖怪,所以他一直在抗争。
《哪吒》一直希望得到村民的认可,所以一直在改变,从一开始取下乾坤圈会失去理智,到后面取下乾坤圈没有失去理智,就能看出,《哪吒》一直在成长。
最后天雷来了,又坚定地面对天雷,这也是在抗争命运。
《哪吒》一直都在主动地对抗,并没有放弃。
只是剧情不一样,但导演表达的内涵确实已经表达出来了。
导演饺子压根就没想按照原有的故事来写,先不说写出来能不能过审,单单割骨还父这一违背人伦的情节,就不应该出现在大荧幕中。
试想一下,还是少年的孩子们,如果看到这血腥的一幕,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哪吒2》也是同样的核心,可以理解为《哪吒》的续集,只是把第一部没讲完的,在第二部里接着讲而已,确实没必要对着剧情设定或者中心思想这些揪着不放。
《哪吒》和敖丙一直在对抗天界的不公,一个为了要让自己魔丸的身份变得名正言顺。
另一个为了解救自己的族群,不再被天界控制。
所以,这位博主的指责并不成立。
《哪吒》这部电影,在原有的剧情上,确实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动。
甚至可以说是,另外的一种故事了,只是导演借用了《哪吒》里的神话体系而已。
但是,电影里所表达的核心,一直都是主角们在反抗天庭的压迫,并没有违背神话体系的核心。
结语:
允许质疑。
但是要有足够的依据,相似并不代表就是。
本来神话传说都来自于人们的想象。
在古时候,有压迫才有反抗,而神话故事,也是由此蜕变而来。
在封建时期,全世界在经历着同样的悲剧,既然经历和感触都是一样的,那么蜕变出来的故事核心有些相似之处,也在情理之中。
就好像西方的诺亚方舟和中国的大禹治水,都是描写的史前洪水,只是过程不同,但是结局都是一样。
那是不是意味着,西方传说照搬我们的大禹治水神话传说呢?
信息来源:
个人账号罗罔极2025年2月10日——《关于哪吒,我有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