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经常会过度吹捧某些高校,特别是部分特色类高校,更是容易包装成为包分配大学,还有部分地理优势较好的高校,也容易成为大家盲目报考的对象。

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真实情况或许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在如今就业情况下,专业选择非常重要,不能盲目冲刺所谓的好学校。

如果自己的分数较高能保住专业,即使放弃所谓的985和211高校也可以。但如果高分报考双非高校的冷门专业,将来就业就会成难题。

从最近两年的高考报考热度来看,小鱼老师个人觉得有部分高校已经明显被高估,出现较为严重的溢价,希望大家在报考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方衡量后再报考。



全国被严重高估的四所大学

第一所西北政法大学。依靠当年法学界“五院四系”的身份傍身,使得学校最近五年的热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蜂拥报考。

从实际情况来看,西北政法大学于2024年10月份才拿到法学一级博士点,相比于华政和西政晚几十年,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实力较为薄弱。

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类专业确实非常好,也是值得各地高分学生报考,将来能考公考编,或者到西北各地律师事务所工作,确实也有较好的前途。

但是西北政法大学非法学类专业受学校整体热度影响,这些年录取分数线也非常高。比如在山东省录取过程中,新闻学专业597分,行政管理专业591分。这样的成绩实际已经能报考211高校,如今却选择双非里面的冷门专业。

根据西北政法大学发布的本科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校202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仅80.75%。



第二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是上海市教委直属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因地理位置较好,加上又是财经类高校,最近十年热度都很高。

根据官网公布的信息,该校拥有1个一级博士点点,7个一级硕士点。即使整体实力一般,按历年的录取分数却能比肩211高校,大量高分学生为地理位置而买单。

比如2024年辽宁高考录取过程中,金融学分数线达到622分,经济学专业608分,财务管理专业605分,整体来说都已经能比肩211大学。

大家都应该清楚,金融和经济等专业都很考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资源。即使在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也会把学历卡得很严,竞争非常激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很难有优势。

许多学生以为报考该校将来可以做外贸,从现实的外贸行业背景来看,这个行业更多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并非是财经知识。



第三所青岛大学。该校由多所高校合并而来,依靠青岛地理位置优势,最近十年陆续打响知名度,报考分数线越来越高,但学校的实力是否经得起推敲,也是个问题。

比如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青岛大学竟然连B类学科都没有,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学校最好的专业应该是当年合并青岛医学院里面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等。

比如2024年在山东省的录取过程中,临床医学5+3一体化分数线达到614分。本硕连读医学类专业达到这个分数也正常。但是其他专业也被带动起来,则是有点被高估。

比如历史学专业达到570分,工商管理专业564分。在河北省的录取过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达到572分,应用统计学达到585分。



第四所深圳大学。这些年深圳大学依靠庞大的经费支持,还有地理位置优势,在高考录取分数线方面突飞猛进,甚至已经达到部分末流985高校水平。

第三方机构排行榜里面,深圳大学经常闯进全国100强。但是在官方数据里面,比如学科评估里面没有A类学科,国家三大奖方面也表现的较为一般。

大家很容易误以为深圳大学毕业,将来都能到腾讯或者华为这样的顶级企业就业,这完全是一个误解。比如2023届本科毕业生当中,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比已经达到11.15%。

如果是到深圳大学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就读,将来确实有望到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如果以211高校的分数报考深圳大学的冷门专业,情况就截然不同。

深圳大学历年的保研率为5%左右,985高校整体保研率都达到20%以上。如果是外省高分学生报考深圳大学,又是冷门专业,将来以“双非”院校毕业生身份回家乡就业,就很难和留在深圳就业相提并论。



以上四所高校确实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但大家千万不能盲目冲刺。如果是211甚至是985高校的分数,只是奔着这些学校而去,而被冷门专业录取,不是一个很划算的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