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历来是电影新片兵家必争之期,只要品质过硬,就不用担心明珠蒙尘。但饶是如此,今年在春节档拿下票房NO.1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为《哪吒2》)也显得过于“一枝独秀”了,上映短短两周时间,观众们眼看着它的票房一路狂涨,截至到2月10日,已经达到了81.23亿元(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并且还在继续增加,预测最终总票房可能会达到120亿元+。
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上,TOP3的作品已经有3年多没发生变化了,它们之间的票房数据也咬得比较紧,均保持在54-58亿元之间,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为《哪吒1》)以50.35亿元的成绩排在第4位,也是动画电影分类中的票房领军。《哪吒2》的票房不但超越了前作,还以断崖式的优势直接登顶了总榜,成为中国影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今天的年轻一代,可能已经很少听到“动画全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暴论了,但在十几二十年前,“国产动画”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制作者不太确定儿童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也不太确定动画还需要用什么表现形式来支撑故事,更不太确定做出来的这玩意除了儿童之外,还能不能吸引到其他年龄段的观众,让它有IP延展的可能(那时候还没有IP这个概念)。于是市场上涌现出了不少模仿国外动画内核,又在内容上改得里出外进的低龄向儿童动画,虽然也凭借儿童群体基数打出了很看得过去的成绩,但想要在新世代里展现出“商业价值”,还远未得其门而入。
但随着年轻一代动漫游戏爱好者的成长,打造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不再是遥远的梦了。在《哪吒2》登上巅峰之前,国产动画电影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将梦想和追求一点一点地融入了砥砺奋进的征途之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国产动画电影的第一个里程碑,
创造了“自来水”奇迹的优秀作品
2015年,一部名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动画电影横空出世,给沉寂已久的国产动画领域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童年情怀”震撼。记得那时电影团队的状况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甚至需要众筹宣传经费,影片上映首日票房惨淡,颇有中道崩殂的危机。但奇迹发生了,无数观众自发地尽全力宣传推荐,将《大圣归来》在一片好评中变成了逆袭的黑马,不但延迟了下档时间,还拿下了9.54亿的票房收入。而“自来水”这个观众们自认的身份,从那时起也成了应用广泛的网络热梗。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大圣归来》跟“神作”是有一段距离的:剧情略显薄弱,后期明显能看出赶的迹象,很多细节都没有交代;由于采用了3D制作,也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给自己埋了一个雷。但在十年前的2015,它无疑做到了用相对优秀的内容,加上有目共睹的态度,给关注国产动画电影的人们带来了惊喜、期待和信任, 正像它在海报上写的“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一样,当有英雄出现,或者仅仅是有朝英雄之路前进的人出现时,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不过,也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比如在国产手游市场一片鱼龙混杂的时候,《大圣归来》隔行如隔山地授权做了一款“3D ARPG动作手游”,货不对板地遭遇一片差评,后来又推出了一个PC版游戏,也未能掀起一点浪花。也可以说,《大圣归来》在各种意义上都起到了一个“试水领军”的作用,让后来的国产动画电影打造商业价值有了更多经验。
(图:就是这么个货……)
《大鱼海棠》
努力讲一个原创故事,融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果说《大圣归来》牵动了所有观众对《西游记》的深厚情怀,那么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就牵动了从2004年看过初版flash的粉丝们的情怀。这部动画电影的诞生也算是命运多舛,经历了几次跳票,中途还难免要被观众和《大圣归来》做对比,好在它上映后也拿到了5.73亿元的票房,虽然在剧情上引发诸多争议,但在画面、配乐和对《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浪漫解读上,完成了让观众进一步关注国产动画电影的任务。
在国产动画领域里,“原创”堪称任重道远,很多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目前还停留在“经典IP”的舒适圈里,虽然提出了新的解读甚至干脆打造平行世界,但根源仍然是中国人耳濡目染如数家珍的那些神话和传说。熟悉衍生二创文化的都很清楚,这种作品属于在人物塑造或者故事情节上“取巧”,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能否完全无中生有,打造一个人物立得住、故事说得通,同时又“好看”的作品,才是创作者们实现突破的一个关键节点。
《大鱼海棠》用自己的方式迈出了一步,在它之后,未来的国产动画电影会讲述出怎样的故事呢?
(图:看得出创作团队是想要打造出《千与千寻》那种风格的故事的)
《白蛇》三部曲
彻底扭转“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的刻板印象
2013年,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在北京创立了一家动画电影公司“追光动画”,2016年元旦上映了首部3D动画电影《小门神》,后来一共拿下了7860.1万元的票房。随后,在2019年,追光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正式上映,从此开启了“系列动画电影”打造IP的路。
前面说过,“动画是给小孩看的”算是上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成见,就连《大圣归来》这个开启了国产动画电影新十年的里程碑,也多少遵循了“老少皆宜”的原则。但《白蛇:缘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它讲述的爱情,更偏向于成年人去理解和思考的结构,也完全将爱情主题放在故事的首位。
白娘子的传说,有为数众多的演绎,八零后们记得港台电视剧里甜掉牙的爱情,也记得李碧华笔下、徐克镜头中“情为何物”的迷惘,相比之下三言二拍里的古人叙事反而干瘪无聊。 虽然这是个知名度很高的经典IP,但创作的方向却非常广泛。追光动画“从头讲起”,用《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和《白蛇3:浮生》的三部曲完整地创作了对爱情、因缘、宿命等元素的解读,从2019年到2024年稳定产出,在票房上也保持着4-6亿元的成绩。
(图:《白蛇2》的这款海报很明显致敬了电影《青蛇》)
两部《哪吒》
站在巨人肩上,完成了新十年的突破
《哪吒1》在2019年上映时,观众对它的“颠覆性创作”争议纷纭,一方面是这个黑眼圈朝天鼻的哪吒形象实在前无古人,另一方面是它完全推翻了“剔骨割肉以还父母”的精神内核,让人难以想象“一个不再反抗父权的哪吒,还算是哪吒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哪吒1》要挑战的,不仅是动画电影的质量标准,还有观众设下的“如何证明这个哪吒是哪吒”的难题。
于是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前所未有地幸运,拥有实打实疼爱自己的父母,也前所未有地不幸,生下来就被命运判了死刑的哪吒,他仍然具有反抗精神,只不过反抗的对象从古人颇为看重的君臣父子关系,升格成了更严苛更不讲理的命运。在这个大冲突下,配角们也各有各的逻辑和高光时刻,故事完善,情感到位,如果对照2015年的《大圣归来》,无疑展现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长足进步和游刃有余。
在这个基础上,2025年的《哪吒2》也延续了故事整体、细节刻画、人物塑造的一系列成功,作为合家欢电影,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看得聚精会神,回味悠长。而它能够一路高歌猛进,以碾压姿态的票房登顶总榜,也就顺理成章了。
画面、思想、文化……国产动画电影的百花齐放,
用成熟的商业价值迎接下一个十年
在这十年间,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何止这七部,像是追光动画就连续推出了《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等多部作品,有的将封神IP的故事挪到现代世界的舞台上,去实现经典角色的塑造,有的用独特的视角去串联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与人情。其中两部《新神榜》都打下了IP衍生的基础,《长安三万里》则获得了18.24亿元的高票房。
同属封神IP的动画电影还有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它跳过了原作中的主题伐纣战争,创作了封神之后姜子牙被贬下凡间的故事,而狐妖和申公豹则成了与他命运纠缠的主要角色。这种颠覆性的解构,也让《姜子牙》取得了成功,票房达到了16.03亿元。
还有像2021年上映的《雄狮少年》,用原创故事塑造了“病猫变成雄狮”的人物精神,将舞狮这个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动画电影中进行传播,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和好评,后续的《雄狮少年2》也走了这个路数。
随着技术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在表现形式和视听效果上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上映的《深海》就是奇幻美学的优秀作品,将动画“造梦”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票房达到了9.19亿元。
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但实现了“叫好”,也完成了“叫座”,节节高涨的票房成绩、纷至沓来的跨界联名合作,以及自身的IP衍生空间,都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而这种“正向循环”,也让我们的希望不仅倾注于国产动画电影,更指向国产科幻作品、国产游戏作品等“开始发力、提速前进”的领域。
正像《哪吒2》的导演饺子所说的那样,“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先出来。”国产动画电影走过的十年,我们看在眼里,而未来的十年会发生什么,将由我们今天的行动决定。
作者:芥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