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11日电(记者丁非白、洪可润)2月的东北依旧冷意袭人,在辽宁省凤城市刘家河站,清晨室外温度接近零下20摄氏度,59岁的秦国飞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开年了,企业生产任务也上来了,我更得加把劲儿,保障原材料运输畅通。”秦国飞对记者说。

  秦国飞是一名“老铁路”,还有20多天就要退休了,今年的春运是他经历的第40个春运,也是最后一个春运。在货运员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的秦国飞,在最后的职业时光里工作起来依旧一丝不苟。

  刘家河站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这个小站很特殊,每班只配有一名货运员。每天,从室内作业联系、计算机操作到室外装车组织、货场管理,都是一个人忙活,任务非常繁重。

  秦国飞对工作颇有心得,在作业中常发现的问题,秦国飞记录了好几本,还把现场情况拍成照片,向大家提醒,共同保障运输安全和效率。


  秦国飞爬上列车检查是否存在超限作业等问题。新华社发

  每次货运列车到站后,秦国飞都逐个车爬上去检查,也因此练就了“眼睛当尺子”的本领,确保每趟列车不超限、不偏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铁路运输组织方式、业务办理模式等都有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纸质单据到如今的电子货票,从窗口办理到网上下单,客户运发货物愈加方便的同时,对一些铁路的老员工来说,如何适应新变化,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但秦国飞从未退缩,在新业务培训时总是认真听,在岗位上认真练。

  40年来,秦国飞列车安全发出率100%。“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秦国飞说,“别看这个站小,去年发了50多万吨货呢。”说到这儿,秦国飞颇感自豪。

  在同事们眼中,老秦还是个热心肠。货场内货位号、防护墩都是他利用工余时间粉刷的;作业间歇时段,他帮忙清扫客运站台;客车进站,他帮助维护站台秩序,协助组织旅客上下车……不久前,秦国飞被单位评选为“十大岗位标兵”,听说要上台领奖,老秦找出新发的铁路制服,让老伴熨烫好再穿上,还染了头发,显得格外精神。

  “退休后想陪老伴到处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秦国飞一边作业一边说,每完成一个车厢的检查,他都用力拍一拍车厢,像是在和老伙计告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