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每次看到院子里的老柿子树,我都会想起那件事。" 王有根坐在门槛上,看着妻子李巧云在院子里忙碌,
"记得那年冬天,雪下得真大,要不是那一袋米……"话还没说完,他就低下头擦了擦眼角。
01
深秋的早晨,王有根家的土炕上飘出阵阵粥香。
这是他们一家连续半个月以来的早餐,锅里的白米早已见底,只能用一把玉米碎末熬成粥,勉强填饱肚子。
李巧云将粥盛出来时,锅底已经微微发焦。
她端着一碗稀粥放在桌上,叹了口气:"家里的粮食又快见底了。
你看这粥,连个米影子都找不着。"说着,她又往锅里添了些水,想把这锅粥煮得更稀一些。
王有根搅动着碗里的稀粥,露出一丝苦笑:"今年的收成不好,连交了农业税,剩下的粮食确实不多了。"
他看着碗里寥寥无几的玉米碎末,想起今年地里的庄稼,因为连续几场大雨,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
"要不……"李巧云一边收拾着灶台,一边欲言又止,
"你去问问你妹妹家,能不能借点米?实在不行,明年秋收后还他们。"她的声音越来越低,似乎也知道这个提议让丈夫为难。
提到妹妹王秀兰, 王有根的神色变得复杂。
他放下手中的粥碗,眼神飘向窗外那棵光秃秃的老柿子树。
那是他和妹妹小时候种下的,如今枝繁叶茂,每年都结出甜美的果实。
妹妹嫁给刘德旺后,承包了村里最大的果园,日子过得红火。
光是去年的果子,就卖了万把块钱。
每次去镇上,都能看到妹妹骑着那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车筐里装满了新买的日用品。
他常年帮妹妹家干活,从修剪果树到打药施肥,样样都是他在操心,但从没开口要过一分钱。
在他看来,妹妹过得好,他这个做哥哥的就心满意足了。
"算了吧,他们家也不容易。" 王有根低头喝了一口粥,粥水已经有些凉了,
"果园刚承包没几年,投入的本钱不少呢。"
李巧云不甘心:"你妹妹家那么富裕,借点米怎么了?再说了,你平时没少帮他们家。
光是今年打药,你就去了五六趟,连农药钱都是你自己掏的。"她一边说,一边揉搓着洗碗的抹布,力道大得像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王有根放下碗,语气坚定:"妹妹是妹妹,钱是钱。我们兄妹之间,不能因为这点事寒了心。再说了,我帮她是自愿的,又不是为了要回报。"
02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吱呀一声,是柴门被推开的声音,接着是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王有根透过窗户,看到妹妹王秀兰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进来。
王秀兰穿着一件簇新的蓝色棉袄,脸色红润,提着一篮子刚摘的柿子走了进来:"哥,嫂子,我摘了些柿子给你们尝尝。这是咱家老树上的,特别甜。"
看到妹妹, 王有根连忙起身,把竹篮接过来:"秀兰,你来得正好,我正想去问问你家的果园什么时候要打药。这天气阴晴不定的,得抓紧时间。"
王秀兰放下篮子,随手捡起一个柿子擦了擦:"正好要说这事。最近果园里的虫害有点严重,德旺说要买些农药,哥你要是得空,帮我们喷一下药。"她的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行,没问题。" 王有根答应得痛快,"明天我就去帮你们。反正我地里的活也不多了。"
送走妹妹后,李巧云望着那篮子红彤彤的柿子,忍不住说:"你看看,她家连农药都要买,日子过得多好啊。咱家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也舍不得买农药。"
王有根摆摆手,打断了妻子的话:"别说了,各人有各人的难处。"
他的目光落在那篮柿子上,想起小时候和妹妹一起在树下玩耍的情景,心里泛起一丝苦涩。
03
第二天一早, 王有根就去了妹妹家的果园。
天还没亮透,他就背着农药喷雾器在果树间穿梭。
秋日的晨露打湿了他的裤腿,凉嗖嗖的风吹得他直打哆嗦。
喷完农药后,他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秀兰啊,哥家里最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借点米?"
王秀兰的表情明显变了:"哥,不是我不借。最近果园的收成不好,加上要买农药,家里也挺困难的。"
王有根连忙摆手:"没事没事,我就是随口一问。"
回家路上, 王有根在供销社买了一包农药,是妹妹家常用的那种。
他想着,虽然借不到米,但至少可以帮妹妹省点钱。
这件事后,两家的来往明显少了。
王秀兰偶尔来送些菜,都被李巧云以"家里有菜"为由婉拒了。
时光飞逝,转眼入冬。
这年的冬天格外冷, 王有根家的日子也越发艰难。
李巧云每天都要精打细算,才能保证一家人不挨饿。
一天傍晚,大雪纷飞。
刘德旺突然来访,肩上扛着一个大麻袋:"有根哥,这是秀兰让我送来的。"
王有根和李巧云打开麻袋,顿时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