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各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延长课间时间,目的就是给学生减负,让孩子们有充分玩耍的时间。新学期开学,很多学校也确实执行了,课间时间由原来的十分钟变为十五分钟。但很多人发现,课间时间是延长了,但放学时间也推迟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从这张作息时间上看,课间时间确实是延长了,变成了十五分钟。但总的课节和延时并没有减少,那时间怎么挤出来呢?应该是推迟了放学时间,12点10才放学。另外学生的午休时间也非常短,12点10分才放学,下午一点半就上课了。也就是说,中午连吃饭带休息一共才八十分钟,如果某些孩子吃饭慢点,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最关键的是,下午放学时间也很晚,六点才放学,如果是冬天,天已经很黑了。
很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最后还是学生承担了所有呀,原来所谓的减负就是把午餐和放学时间往后推。
延长学生课间本来是好事,那学校的做法为什么还是备受非议呢?其实理由也很简单。
第一:每天总时间是一定的,仅仅延长课间时间并不能给学生减负。
原因很简单,每天的总时间是一定的,仅仅延长课间不减少课时意义并不大。
首先,就算课间变为三十分钟,如果老师们不执行,学生照样享受不到。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老师们很可能挤占十分钟不下课,这样等于是孩子们的上课时间又变长了,负担更重了。
其次,延长课间占用的时间怎么办?减少课时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变化的就是推迟放学时间、提前上课时间。也就是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虽然这很残酷,但对于学校而言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样一来,学生在校时间更长了,所以是给孩子们减负呢还是增负?
第二:各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学校而言,只要把课间变为十五分钟即可。
我们的孩子学习的总内容基本是相同的,不管是什么省份的孩子,开设的课程基本一样。但是对于课间怎么安排,各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学校而言,只要实现了课间十五分钟,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某些学校不愿意耽误学生的课程,不愿意缩减上课时间和各科课时,所以只能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和放学时间,不然时间怎么挤出来呢?对于各教育部门,虽然他们呼吁给孩子们减负,但是也不希望学校降低的教学质量,所以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默认学校的做法。
希望在增加学生体育课时的同时减少文化课科目,这才是真正的减负。
这学期,教育上最大的变化就是体育课时增加了,各省教育部门都要求,新学期各学校要实现一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小时的阳光大课间,课间时间变为十五分钟。这些能实现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为什么不能减少其他文化课的科目呢?
体育课时增加其他课时要缩减,这才是减负的正确方式,只增加体育课时其他科目不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只会更长,学习任务只会更重,这样不是给孩子们增负吗?
虽然这所学校的做法不太符合人们的理想,但是这也不能怪学校,不然怎么办呢?减少文化课课时吗?还是把每节课缩短为三十分钟?在总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要想实现课间时间十五分钟,只有两种方式:要么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要么缩短其他科目的时间,相信大多数学校都会选择第一种!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