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地产一品塘”,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快速获取地产干货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曾经的地产圈,是外人眼中的"高富帅"聚集地。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场所,动辄谈着上亿的生意,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但时代的风向变了,地产人的光环也在褪色。
我们曾经以为,手握资源、精通规则就能永远站在金字塔顶端。但市场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些年,我们习惯了高周转、高杠杆,习惯了在酒桌上谈生意,习惯了用资源换资源。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些"技能"突然不灵了。
转型,成了每个地产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有人转行做起了自媒体,用专业视角解读行业。
有人投身乡村振兴,在乡野间寻找新的机遇;还有人放下身段,从零开始创业。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但正是这种艰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褪去了时代给予的光环,我们开始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用实干代替空谈。这个过程,让我们从"虚胖"变得"精壮",从"浮夸"变得"务实"。
地产hr作为曾经行业顶峰时代的见证者,一直以来就是行业转型的先锋军,回顾周边的多数地产hr基本多数已经完全转行,有些也加盟了其他行业继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不过从大的环境来看,其他行业对地产人的排斥依然存在,很多行业认为地产人一直高高在上,习惯风口赚快钱,对很多地产人换行存在质疑。
近期地产一品塘独家专访了一位早期大型房企的hrd,给大家分享她的转型之路,或许能给很多人一些启发,地产人转型之路似乎并没有那么难。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这已经是小编与hr朋友的第三次交流了,我们约到了一个咖啡厅,她的故事一开始就非常吸引我。
地产高富帅:您是一个什么心态开始准备转行的?地产hr现在的整体生态情况如何?
hr朋友:作为一个经历了行业高峰期的hr,对地产行业也是非常敬畏的,这次彻底选择完全转型,其实也是一次电话的突然袭击,让我自己有点不知所措。
“芳总,集团这季度的优化比例…要提高到30%。“
2023年冬夜,当我作为HRD亲手执行新一轮裁员方案时,一通电话却让我成了被优化对象。
握着冰冷的离职协议,我突然理解了那些曾坐在我对面的同事——地产HR的价值,难道只能绑定在降薪和裁员上?
地产高富帅:看起来确实是很多人力总都把自己裁员了,您后续对转行有没什么准备呢?,地产hr似乎如今都去卖保险了。
hr朋友:其实转行这个话题圈子大家都在讨论,但是似乎大家准备工作都不太足,而且都比较盲目。
在和多个HRD、猎头朋友、咨询机构做了深度沟通后,我发现触目惊心的数据:
- 72%的地产中层在求职时遭遇「行业歧视」- 89%的转型者陷入「高不成低不就」陷阱- 但依然有14%的人成功实现薪酬不降反升的跨越。
我也去观察了一些成功转型人身上的一些特点:系统总结了过往工作经验,炼成了可迁移的认知金矿。
比如:有一个曾是Top1房企人力总转型心理咨询师,将多年积累的人才诊断、出具方案项目执行重构为企业家决策焦虑解决方案,客单价提升300%。
还有做地产精装设计的经理,将多年的美学积累,转型成为一个专为高端人群打造定制家装设计方案的IP。
地产高富帅:说起转型,我应该也算一个吧,猎头转型自媒体,不过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路,似乎前期都比较困难,也说说您目前这个赛道的一些情况吧。
hr朋友:我转型初期时,也研究过很多大家口中说的风口赛道,包括近期一篇报告《2025年转型地产人必看的25个红利赛道》,低空经济、机器人、职业教育等新兴领域增速显著。
但我最终选择脑科学教育,原因有三:
- 社会刚需:青少年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等问题催生科学用脑需求;
- 政策支持:国家大力推进脑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如“中国脑计划”);
- 技术爆发:AI与神经科学的结合,让教育个性化成为可能;
这个过程中,当我将所接触的项目逐一筛选后,我问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还是想去做教育工作,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大学时期有过一年的抑郁经历,真的很痛苦!
地产高富帅:说起青少年的抑郁症,这个确实现在越来越普遍,整体社会都在关注,这样看来作为人力资源行业来看,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赛道。
hr朋友:当下也让我看到,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因为学校教育内卷,家长不正当的养育方式而抑郁,甚至放弃生命!
所以,我坚定了人生下半程的使命:让中国少1000个因为厌学而抑郁的孩子, 让中国多1000个有学习力的孩子!
这期间,身边还有朋友三番五次的邀请去做保险,但我告诉自己:中国售保险的的确不缺我一个,但中国当下的教育更需要我!
地产高富帅:这个行业看起来不错,您是如何利用之前的一些资源跟专业知识去介入的呢?
转型不是断臂求生,而是“资源能力的重新组合”,我努力把做HRD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变成新赛道的核武器,以终为始系统梳理人才培养的核心素质项。
我先后待过3家世界500强企业,深知这些企业的选人用人的素质模型和标准,当见过世界很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其中不乏哈佛、麻省、耶鲁的高材生。
我在想,如果我要培养一个未来AI时代下,依然能拥有进入这些500强大企业入场券的孩子,他们当下需要培养那些核心素质。
有了这个大的人才培养框架,我在选择脑科学产品时,更能聚焦在核心价值上,如何将体力、心力、脑力的训练融进产品体系中,真正帮助孩子的身心脑的成长。
11年积累的体系化标准化的sop,脑科学教练服务SOP标准流程,那些年积累的激发、使命感召员工的教练技术,成为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底层逻辑。
地产高富帅:这个脑科学行业似乎比较合适有系统性思维的从业者,hr的朋友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优势,长期与各种人群打交道,沟通引导能力强。
hr朋友:您说的非常对,转型绝非“断崖式跳跃”,而是“渐进式重构”。地产人身上其实还有很多能力需要总结与释放。
我的过渡经验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 “副业探路”:用最小成本验证可行性。
我先以“社区讲师”身份参与脑科学公益项目,既积累了授课以及相关知识的实践经验,又通过小范围试错验证了商业模式以及测试了市场需求。
2. “能力补足”:跨领域学习的三个层级
知识层:系统学习脑科学与学习力、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如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专项课程);
- 技能层:掌握系统教学工具与课堂引导技术;
- 资源层:加入行业社群,与社区未成年保护工作站、教培、留学等机构建立合作;
3. 心态重塑:从“甲方思维”到“服务思维”
地产行业惯用的“资源驱动”模式,在教育领域需转变为“用户价值驱动”。我深知在当下这种下行市场下,好产品、好交付意味着客户信任,意味着企业生存的生死线。
所以,在我接手的每一个家庭,从前期孩子天赋测评报告解读、跟进课程培训、课后追踪学习效果、定期做家校沟通等等。
确保每一个孩子通过3个月时间100%能实现 记忆力、阅读速度5-10倍提升的交付标准!
地产高富帅:您这个新行业能这么热血沸腾,前期的工作经历,估计也有不少坎坷吧,也给大家分享分享一些心得。
hr朋友:我从过去的转型经历中悟出了三条成事心法,简单看起来就是系统化思维,专注把个人的核心技能提炼出来。
① 做“认知套利者”,不做“技能流浪汉,系统盘点「自我能力」。
✓ 项目全周期管理 → 可迁移到任何赛道做关键链路分析。
✓ 高周转执行力 → 适配新兴且细分赛道行业快速生长。
✓ 业务洞察力 → 转型新赛道找到破局市场的关键机会。
② 启动“职业生涯plan B”实验
晨间7:00-8:30锁定「认知提升时间」(附上近半年看的书单,非常有用,也帮助我穿越了多次转型的黑洞期)
用周末开展最小化跨界实验(案例:地产营销总监转型健康减脂抖音号引流健身房;地产客关总转型心理咨询小红书引流帮助地产人打造心理赛道IP)。
③ 融入圈子,人是环境的产物,跟对人做对事
我自己加入多个非地产社群(我的选择:本地女性成长社群+教培机构联盟社群+商业私董会) 很多高质量的社群是付费的,圈子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投资。
找到你的“转型对标对象”(小红书上有很多职场高管转型的路径拆解,多看多了解,直到找到自己的标杆)。
地产高富帅:感觉您是彻底走出了地产行业,也非常恭喜恭喜了,最后也给大家希望转型地产人的一些建议吧。
hr朋友:到现在,我才发现过去十多年积累的能力从未消失,它们只是以另一种形式重生。
当我站在分享脑科学演讲台时,突然想起那个签离职协议的冬夜。原来所有行业都会老去,所有行业都有周期,勇敢面对。
但那些在经历行业周期波动中淬炼出的人际敏锐度、目标感,在深夜加班中磨砺出的系统思维,在人才管理选育用留中沉淀出的共情力,才是真正穿越周期的硬通货。
我曾是一名11年地产HRD,现转型成为一名脑科学教育从业者,经历过至暗时刻,如今顺利过渡,我更坚定地相信: 人生拿到的是,积极行动的结果!
聊到最后,确实已经优点依依不舍,这位hr朋友对于新行业的展望与面对挑战的那种自信与从容真的很让人感动。
身边的地产人,如果你也正考虑转型,或者想要做一些副业,扫码进群,参与地产人转型分享交流会,相信可以与这位人力朋友探讨探讨新产业,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今天就聊到这里,需要补充的朋友欢迎留言,也感谢大家这么好看,也愿意给我点赞。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地产一品堂,80后 工科理工男 深漂18年 18年猎头从业经历,14年以上地产行业沉淀,关注地产战略布局,产品运营,持续研究健康管理,个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随时交流探讨 共同进步;近期新增地产一品堂官方微信群,大家也可以加入,与更多的地产人+再创业者交流沟通,共同进步,还可以讨论资产配置与大健康管理。
另外地产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务模块,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联系方式,一对一咨询业务具体流程细节,私人定制职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