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与世长辞,享年99岁。

黄老的一生可以说都献给了祖国的事业,钻研着核潜艇的发展。



在这期间黄老更是有30年隐姓埋名未曾归家,正如他坦言的那般: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孝。

像黄旭华这样功勋科学家的离世,一时间让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了深切的哀悼之中,就连台湾民众也都自发上街送别黄旭华院士……



尽管有着千般不舍可终有离别的这天,2月10日,黄旭华院士的遗体送别会在武汉举行。

这一天,各界人士带着悲痛之心送别黄旭华老人家。

有他的亲朋友好友,有他不能透露姓名的同事,而更多的还有自发而来的普通民众,有的更是不远万里赶来武汉……

只见殡仪馆里的灵堂内,充满着庄严肃穆,诺大的厅堂摆放花束组成的潜艇。



黄旭华老人家的遗照摆放在正中央位置,照片中的黄老的面容慈祥、笑容和蔼,而两边而是挂着一副长长的挽联,颂扬着他的一生。

在告别仪式开始时,里面的人更是整齐站力,低头默哀致敬黄旭华院士,依次向他鞠躬敬礼。

大家满含泪水,有的更是深深鞠躬久久不起……



然而,在这场送别会上我们也看到了黄旭华的夫人李世英,老太太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被人推着坐在轮椅上。

大家无法想象,这一刻她的心情该有多崩溃,送别的人可是与她相守69年的枕边人。

起初因为黄旭华的工作性质特殊,所以中间有30年未能回家,没有办法照料妻子与孩子。



而这一切都交给身为妻子的她独自承担,可李世英没有半点怨言,就这样默默陪伴着丈夫黄旭华。

黄旭华也曾说过,自己与夫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夫人非常理解与支持他。


黄旭华与妻子年轻时


所以如今黄旭华的离世,无法想象李世英该有多难受啊。

但在当天追悼会上,但尽管如此老太太仍然不忘记顾全大局,不断的向前来吊唁的朋友表示感谢。

在等到最后一刻送别时,更是令人动容。



只见李世英携全家人,围在黄老的身旁,合唱了一首《送别》,优雅的歌声中承载的是大家殷殷的思念。

现场女儿们唱着唱着就忍不住哽咽,还有的家人更是掩面痛哭,画面十分悲伤。



而在灵堂外的画面,同样令人动容……

只见门口前来悼念的队伍,多得望不到头。

他们当中有着退役的海军战士,也有着很多年轻的学生,社会各界的都有,大家都前来送别黄老最后一程。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不能赶来现场的外地朋友们,可他们纷纷带着哀悼之情线上送来鲜花。

武汉当地的鲜花店忙得停不下来,有的老板说做了七八年生意,第一次接到这么多外卖单。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当天殡仪馆门口摆满了鲜花,这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敬意、追思。



而来到追悼会现场的群众,有的群众虽然只是听过黄老的故事,但就已经足以感动。

有的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更是热泪盈眶的说道: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还有的一位女士带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一大早就赶来。

她说自己的俩孩子是驻华大使馆的少年外交官,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到黄老的这种精神。

还有着一对八十岁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前来向黄老告别。

原来夫妻俩都是黄老的学生,从毕业就一直跟着黄老工作。



前来现场上悼念的群众络绎不绝,还有很多是家人陪伴下来的耄耋老人,大家都哭得非常悲伤。

网上还有一则视频,一群台湾同胞举着旗子,自发顶着寒风,在街上致敬黄旭华院士。

还有的人举着“大中国万岁”、“向黄旭华院士和所有科学家致敬”等等的标语……

不得不说,这场面让人看得动容……



黄旭华院士的逝世,真的是让全国上下深感悲痛。

因为像他这样隐姓埋名30年,真的没几个人能做到!

1958年到1988年,黄旭华因为工作,所以去了北京就没再回来过,就连母亲写信询问他在哪里做什么,他也不能告诉。

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母亲收到了不知道从哪里寄来的信件,那个时候母亲已经年过九旬。



老人连忙在儿女的陪同下打开了信件,才发现里面是本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书。

当读到“黄总设计师”和“妻子李世英”,老母亲这才知道原来书中写的主角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儿子。



自古忠孝难两全,黄旭华的一生都算是奉献给了国家,很少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但也正是有了黄老这样甘于奉献的科学家,我们才能得以在太平盛世里生活,这种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所以再次向黄旭华院士致敬,愿其一路走好!

那么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