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人员都属于服务组管理,这个服务组常年就保持300多人的编制,每隔四年就轮换一次。这些服务人员们都是从各个省市挑选出来的,挑选的条件很是严格,有的省市会推选上百个人参加挑选,但是最后也就只有两三个人能够过关。

可见,大会堂对服务人员的挑选条件有多严格,标准有多高,也能知道这些服务人员有多优秀。

但是呢,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服务员的挑选,不选择北京当地人。



这篇文章的主要参考资料来源于《人民大会堂见闻录》,金圣基先生编著。

正文

我们先来看看人民大会堂选拔服务员的标准,外在的形象肯定是有具体的要求:

1:男孩子的身高要不低于1.75米,最高不能超过1.80米;

2:女孩子的身高要求不低于1.65米,最高不能超过1.70米。

而且面部不能有明显的痣以及其他的缺陷,除了相貌端正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思想素质一定要过关,思想表现要好。毕竟在大会堂当服务员,那可是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不能有丁点马虎的事。

因此,也正是因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在要求方面自然也就标准很高了,能被选中的比率自然也就很低了,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了。这个比例有多严格呢?这么说吧,三四百个人里面也就只有两三个人能幸运成为大会堂的服务员。

这么严格的选拔要求,这些服务人员那可都是每个地方省市送来的尖子生了。四年轮换以后,这些人不管去到哪里,那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能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个服务员,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骄傲。

譬如,一个服务员,她来自四川的德阳,她在人民大会堂做服务员有差不多四年的时间了。这个服务员的性格很是活泼,谈及当年的事,她也是十分的感慨。那时候,她正专心准备一年一度的高考呢,但是听说大会堂在招聘服务员,于是乎,她和家人商量以后,决定放弃高考,报名参加大会堂服务员的招聘。

据她所说,当年她那个地方总共有超过700人报名,但是录取的名额只有五个,可想而知这竞争有多激烈了。



她是幸运的,最后只录取了四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她就是那唯一的一个被录取的女孩子。

这些从每个省市选拔上来的服务员,到了大会堂都在哪里工作呢?一般都是在各自的省厅工作,比如那个四川德阳的女孩子,就被分配到四川厅工作。但是,很奇怪的是,在人民大会堂不管是从领导还是到服务员,从上到下都找不到一个北京人出来,其中有啥原因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并不复杂,也不涉及到地域歧视。大体上来说,主要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稳定军心

逢年过节的时候,北京当地人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而那些从各个省市远道而来的人,却只能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他们的年龄普遍都偏小,更是在过节的时候显得形单影只了。因此,为了照顾和稳定他们的情绪,也就不考虑北京当地人了。

第二方面:是为了保密安全考虑

当地人回到家里以后,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家人,自然也会出于好奇聊起在大会堂的工作情况。这一来一去的多次闲聊,难免会在无意当中泄露一些国家机密。毕竟,他们都是在大会堂工作的,总会接触到一些信息。

基于上述两个因素的考虑,大会堂也就只有忍痛割爱,不用北京当地人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在大会堂当服务员有多辛苦。

只要是涉及到服务行业,就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尤其是在大会堂当服务员,更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大会堂有多大呢?总的面积可是超过了17万平方米,哪怕是走完整个大会堂也需要一个多小时。空间大,路程大,他们每天行走的路程不亚于一场汗流浃背的运动了。

除此之外,大会堂里面每天都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今天可能是冷餐会,明天有可能是讨论会,这些都还好,如果是碰上大型晚宴,那更是精神紧绷,容不得一丁点的马虎,更是忙得跟陀螺一样连轴转。

每天的会议规模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参加会议的可能只有300多人,明天直接就飙升到了四五千人。最多的时候,还曾经有过一次超过上万人的冷餐酒会。因此,在大会堂当服务员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脚都要生水泡了。

为了适应每天不同规模的会议,大会堂的服务处也预备了很多张椅子。这么说吧,常年准备了5000多张椅子、1000多张桌子。每天会议的时候,这么多的桌椅都需要服务人员们搬运。要是遇到上千人参加的会议,就需要搬动上千张桌椅,这劳动强度还真是不小。



其他五星级酒店虽然对服务员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和大会堂比起来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毕竟这大会堂可是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要求在这里工作的人在服务过程中要做到这么四个字“万无一失”。尤其是在涉及外交的宴会上,更是要做到零容忍失误。在外交层面上,一个细小的失误是有失国礼和外交礼仪的重大事情。

这“万无一失”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很难,尤其是对一个拥有一千多个员工(其中服务处的员工就有300多人)的大会堂而言,要做到“零失误”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幸而经过了这30多年的考验,咱们的工作人员都做到了“零失误”,这背后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哪怕是在一个细节上,一个微表情上,都要做到位。

有一次,一个外国记者正在找卫生间,看到身边有不少服务员正忙着去集合,他就询问路过的一个服务员,卫生间往哪走?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忙着去集合的人肯定会不耐烦的随手一指,表情上多半是做不到表情管理的。但是咱们大会堂的这个服务员当即停下急匆匆的脚步,面带微笑的给记者指了方向。

一个微表情、一个眼神,正是大会堂对这些细节上的吹毛求疵,才让每一个走进大会堂的人,都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同样的温暖。

再来说一个细节,每年召开两会的时候,在大会堂每一条地毯的接口处,都安排了一个人专门在这里看着。因为这地毯的接口处容易让人绊倒,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代表,或者是行动不方便、身体不适的代表,稍不注意,如果一个踉跄被绊倒了,那就是工作事故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