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象征着我国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时代精神,而它的设计背后隐藏着诸多故事。
1949年国旗升起之际,国徽的设计却还处在萌芽之中,虽然收到数百个关于国徽的设计方案,但无一胜出。
那么,其设计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最终又是如何敲定的呢?
“落单”的国徽
1949年6月,北平举行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这个会议上,国旗、国歌以及国徽等国家重要象征的标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国徽的设计任务就交给了民间,而在各大报纸上,关于征集国旗、国徽设计的消息就此传播开来。
要知道,能够参与到如此标志的设计之中,那是多么骄傲、多么自豪的一件事情,所以当这个消息传播开来后,全国的创作热情就此被彻底点燃。
仅仅在一个月之后,关于国旗筹备会就收到了上千幅图稿,很快,五星红旗就被确定下来,可是关于国徽的设计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原来在筹备会收到的国徽图案中,不仅数量非常少,而且很多创作者似乎也没有把握到国徽深刻的内涵,而只是将其做成了纪念章的模样。
这样的理解本身就是有所偏差的,我们的国徽必然有着国家象征意义,需要凝练历史文化,也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更是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肯定不能就做成如此简单的模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开国大典即将举行,关于国徽的设计却一筹莫展,毕竟国徽的设计不是儿戏,也不能随意糊弄。
眼看时间临近,国徽的设计也就此搁置起来,因此在开国大典的那天,我们可以看到天安门城楼上并没有悬挂国徽,那么,国徽的设计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最终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
“审美一绝”
梁思成 林徽因
既然民间众多创作人士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那么国徽的设计也只能另寻高人,此时,负责开国大典美学设计的张仃以及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两组人,分别构成了中央美院设计小组和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小组,开始担当起了国徽的设计工作。
而说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本身在建筑学功底方面极为深厚,而且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极为深刻,相信以他们的实力所设计出来的国徽,定然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快,林徽因夫妇所设计的国徽就产生了。
他们选择以玉璧作为主体,要知道,玉璧是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历史底蕴的,也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以其为主体是极具美感的。
在玉璧之上还拥有齿轮与麦穗,其相互结合,一个代表农民,一个代表工人,象征着工农阶级是团结在一起的,而且,麦穗选择的是金黄色,饱满且热情,象征着金灿灿的未来。
同时有一条红色的绶带穿过了玉璧,金黄色与鲜艳的大红色相互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革命人民是极为团结的。
而在其中间有一个很大的五星,拥有着四射的光芒,代表着共产党是核心,可以带领全国人民能够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在其下方有四颗小五星,代表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四大阶级共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新中国。
这种设计不仅简洁,而且有着金镶玉的理念,这个理念和中国文化传统相互结合,给人的感觉绝对是眼前一亮,不少人称为审美一绝,那么,林徽因夫妇的设计方案是否能够胜出呢?
有人认为虽然它将古典中国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相对比来说其现代风格却少了很多。
要知道国徽的设计是需要结合新中国的元素,体现时代发展的,在此背景考量之下,林徽因夫妇的国徽设计方案就很明显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张仃的设计又如何呢?
张仃的设计风格绝对是独树一帜,他选择了天安门,而在其他的国徽方面也选择了红色的绶带、齿轮以及小麦等等基础元素,这个方案让不少人感觉到其存在很强的视觉冲击性,但是又少了文化底蕴的深度。
在对这两个设计小组的方案进行考证之际,人们发现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也有突出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那么这两个方案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
“强强联合”
在经过考量以及讨论之后,张仃的设计方案稍胜一筹,但是也存在不完美的地方,如果直接采用,那肯定也会让很多人不满意,此时又该如何解决?
在周总理的指导与安排之下,林徽因夫妇也加入到了张仃的国徽方案之中进行更加深化。
因为在周总理看来,林徽因夫妇的方案其实有很多应该被借鉴的地方。而如果能够将这两个方案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所设计出来的国徽方案就会更加趋向完美。
在经过极为缜密的论证以及研究之后,设计团队将这些方案进行了更加完美的融合,继而对细节进行精心的揣摩和调整。
通过对色彩、比例、线条等各种细节的调整,让国徽的设计能够凸显出更高的审美价值,也能够传递出更加强大的国家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各种修改与完善之后,满足人们审美又具有严肃精神的国徽图案就此真正诞生。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国徽方案之上,金黄色的麦子和颗粒饱满的水稻象征着农民,而在底部齿轮之处交汇在一起,象征着农民和工人组成了这个国家的根基。
而五星红旗则高挂上方,代表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全国人民形成了大团结的局面。
这个国徽基本上和后来的国徽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想要进行真正的使用,还是需要走一些既定的流程。但终归国徽的设计经过了各种曲折的探索之后,基本上定了下来。
以红色与黄色为主色的国徽,在颜色方面极为简洁,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富丽的审美,更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相互结合起来,构筑了新时代所具备的特征。
结语
虽然林徽因夫妇所设计的方案最终落选,但是其具有的审美是非常独特的,也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
他们在国徽设计中也非常注重文化底蕴的传承,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价值。
而最终所敲定的国徽方案,也是在优势不断互补以及设计理念碰撞之下所产生的火花,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也体现了在新时代之下国家的精神风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2023-01-30,《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上,国徽为何没出现?》
国之瑰宝,2022-08-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诞生背后的故事:数不清的分歧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