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定宪的家中,装满了几代人的童年。在客厅最显著的位置,挂着一幅色彩缤纷的画作,囊括了整整80个卡通形象。孙悟空、哪吒、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邋遢大王、黑猫警长、葫芦娃、舒克和贝塔……无论出生在新中国哪个时代,都会对不止一个动画形象印象深刻。望着这些鲜艳的形象,童年的记忆仿佛被重新着色。

从《大闹天宫》孙悟空形象的设计者,到《哪吒闹海》的导演,严定宪见证了国产动画片的两座最高峰。他这样自述一生:小时候看动画,长大了学动画,成年了搞动画,退休了写动画,现在经常说动画。他的身上没有“新哪吒”的叛逆,却有一颗“老哪吒”的童心。

1978年,严定宪迎来《大闹天宫》之后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开始和王树忱、徐景达联合执导我国首部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计划1979年作为国庆30周年献礼片上映。3位导演各有分工,严定宪负责原画和表演。

严定宪邀请了美术家张仃担任美术设计。张仃吸收了中国门神画、壁画等传统元素,设计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性格特点。不过,他的设计刚一出来,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有人说,哪吒应该是渔民的儿子,形象是黑黑瘦瘦的。但严定宪坚持认为,哪吒是陈塘关总兵之子,生活富足,就应该是白白胖胖的!最终,严定宪顶住了压力,哪吒的形象依然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后来不少评论认为,只有将哪吒塑造成一个惹人怜爱的灵童形象,才能让观众爱上这个角色,才能在哪吒自刎时为他伤心,在哪吒复活时为他欣喜。


既然是“闹海”,那么大海的元素就必不可少。摄制组成立之初,一行10多人便奔赴青岛、烟台、蓬莱等地观察海浪、岛屿以及海边历史遗迹。在蓬莱阁,主创人员受到水城关隘口大门的启发,将哪吒出生地陈塘关设计得更加雄伟壮观。他们还去了青岛水族馆,观察各种海洋鱼群。在采风的基础上,严定宪将海浪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他坚持认为这部影片中的大海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千挑万选后发现,南宋画家马远用白描勾画的浪花、水纹和海面技法十分高超,适合拿来进行艺术加工。最后,影片中的100多个大海的镜头,全部采用了国画手法绘制,“我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海水”。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之际,不少人回忆起这部影片。在笔者的追问下,严定宪和林文肖给当代动画人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如果非要说,我们觉得学习很重要。”如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缺少前期向京剧演员、古代绘画、古代建筑的学习,恐怕很难取得后来的成就。他们希望中国的年轻动画人能够更加正确地、深入地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更具民族化色彩的影片。

本文摘选自《先生们》,文/杨学义

他们年高德劭,才华惊世,风骨铮铮,被我们尊称为“先生”。本书记录了活跃于现当代中国人文领域的61位巨匠,包括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王蒙、汪曾祺等,学术泰斗王国维、季羡林、饶宗颐、任继愈、周有光等,以及艺术大家吴冠中、黄永玉、李可染、傅抱石等。

作者通过深度采访和资料搜集,用真诚且充满善意的文笔,生动地记录先生们或艰难坎坷,或幽情壮志,或披荆斩棘,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勾画出一个个被褐怀玉的文明巨星形象。

初审:姚冬霞

复审:郭 伟

终审:李 漓

01

02

03

0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