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归去来
编辑 | 计然
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
这是继2023杭州亚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个洲际性综合运动会。而这一届亚冬会,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多名运动员参赛,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当全亚洲的运动健儿们齐聚哈尔滨时,一场火热的冰雪经济也在整个中国大地热起来了。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人民币。
从北京冬奥会到亚洲冬季运动会,三年间,在高层到地方各种利好政策刺激下,国内“冰雪经济”正持续升温。
一方面,冰雪经济涉及产业链众多。且以“冰雪”为媒介,各地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不同形态的冰雪业态,形成冰雪促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双轮驱动”格局,持续推动冰雪促进产业互相融合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步伐。比如,冰雪产业链涉及从造雪、压雪等机械设备制造,到体育服装、器材生产,再到运动健身、休闲康养、技能培训等,涉及企业数量众多。
另一方面,冰雪经济给消费者带来更高情绪价值的满足,契合当前消费市场的主旋律。除南方人内心深处对雪有较深执念外,相较商业化较重的景区和古镇,雾凇雪凇、白雪皑皑的大山、清新的空气等纯自然风光,更容易激活大脑中放松和愉悦感区域,缓解消费者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让人进入一种放松状态。
眼下,亚冬会的开幕,正进一步推高国内的冰雪消费热情。
一、兴建雪场,冰雪经济大提速
在国内,冰雪产业最得天独厚地区,是东北。
比如,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拥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5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充满神秘色彩的长白山,让不少游客心之所想。
近两年东北冰雪游热度不减。携程《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北上冰雪游”成为返乡多段游三大热门必选目的地之一。同程旅行显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长白山景区均在2025年热门景区TOP10之列。银联商务大数据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全域接待国内游客46.51万人次,同比增长41.67%。
整个2025年春节期间,东三省的旅游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游客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8.3%、35.04%、30.57%,增速均在全国TOP5之列。吉林68.26%的旅游收入增速,在全国多个省份中位列TOP1。换言之,冰雪经济正助力东北的经济振兴。
图源:基于各地文旅厅/局或公开报道公开信息整理
不仅仅是东北,在冰雪资源同样占据优势的新疆和内蒙古,近几年冰雪产业同样快速崛起。
以连续七年登上《央视新闻》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为例,游客既能沉浸体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般雪花飘落带来的宁静,又能体验“铁骑扬尘踏远程,弯刀映日伴潮鸣”雪地骑马的豪情澎湃;还能体验不冻河漂流的“漂流恰似人生旅,且纵豪情向天歌”的起伏。
图源:《央视新闻》
为了带动当地冰雪旅游,2024年冬季,阿尔山市推出了“来阿尔山完成寒假作业”“雪超”——雪地足球超级联赛等4个爆款产品和150项涉及温泉、康养、运动、研学、年会、观光等领域的配套文旅体活动。
同期推出的“天天那达慕”活动聚焦“冰雪+运动”,设置花车巡游、骑马穿越、冰雪竞技等30多个项目。自2024年11月冬季旅游启动以来,当地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图源: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官微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指出,国内冰雪经济已形成东北、京津冀、西北“三足鼎立”态势。但即使在冰雪资源不占优势的其他省份,同样在加速布局冰雪经济。
在江苏,全省共有冰雪运动场地45个,场地面积64.07万平方米。以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国际度假区为例,这里既有雪山、湖泊、山谷、森林、村庄,又融合休闲、酒店、餐饮、购物、会展等多元业态。该滑雪场开业仅一年,就成为长三角地区冰雪运动新地标。截至目前,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接待游客30余万人,日接待游客约500人次,游客人均消费约700元。
由武汉城建集团打造的文旅综合体武汉甘露山文创城,其室内雪场综合体排名全国TOP2。自2024年四季度开业以来,超8万人进入雪场,周中平均客流突破千人,周末客流突破2000人,2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2840万元。
图源:武汉甘露山文创城官微
甚至在不下雪的南方多省,冰雪同样火热。
贵州六盘水依托高山“冷资源”,带热冰雪经济;广州市内冰雪场馆也热闹起来,吸引很多年轻人,百米滑雪赛道上设置多个组合道具增加滑雪难度,游客还能从3米高的跳台一跃而下,挑战自我。四川成都、江西靖安等地的室内滑雪场还提供丰富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尽情体验冰雪乐趣。
二、三年内,冰雪经济将达1.2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7年国内冰雪经济总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冰雪除能带动门票、吃住行等刚需消费外,同样也能带动大量产业链和企业发展。
近两年,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将目光放到50%以上毛利率的滑雪服上,或为羽绒服的保暖增加更多黑科技。冰雪经济的火热,让部分专门从事滑雪服生产的企业全年出货量相当可观。
以波司登为例,其相继推出了哈尔滨旅行款蓄热羽绒服、波司登太空&尔滨系列联名羽绒服。其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指出,推出“尔滨×波司登”联名系列,就是要加速布局冰雪经济,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品牌。
滑雪服同样成为近两年大量服装企业博弈的新战场,阿迪推出和冠军选手苏翊鸣共创的单板滑雪服;ZARA上线30款滑雪服,内衣品牌猫人推出多款滑雪速干衣装备。抖音平台和滑雪服相关的商品高达9999+,骆驼旗下某款滑雪服2024年双11大促期间GMV为5000万-7500万。2022年创牌、2023年入驻天猫的雪服品牌ISSE MIGGA,2024年年销售额增长400%。
图源:飞瓜数据
和滑雪服同样出圈的还有滑雪手套。山东省嘉祥县目前有手套生产加工以及配套企业300多家,加工户1500多家,辅料生产、设备供应等配套企业50多家。全年生产手套约8000万套,年产值25亿元。在国内市场占比超六成,出口量占全国80%。滑雪手套的产能和市场优势,让这里成为有名的“中国手套之乡”。
山东建华中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往年公司80%以上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每年冬季来临前必须发完货,冬季反而成为企业的淡季。但随着国内冰雪经济火热,国内市场占比逐渐提高到40%。国内消费市场需求的旺盛,让公司在2024年冬季一直订单不断,往年的销售淡季今年反而成为旺季。
滑雪爱好者购置滑雪装备几乎都是整套购买。滑雪服和滑雪手套持续热销的同时,滑雪杆同样迎来火热。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有34家运动杖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9.2亿元。临近春节,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滑雪杖。一家企业的生产主管徐成成介绍,一款去年11月上市的滑雪杖,至今已卖出了约2万根。
三、AI、黑科技,也来赋能冰雪经济
虽然国内冰雪经济持续火热,但部分从业者仍感受到冰雪经济带来的“冷”。某滑雪场老板朱明(化名)告诉我们,滑雪场的重投资、重人力、周期性生意,让国内现阶段能够赚钱的滑雪场少之又少。
从投资成本来看,滑雪场的投入包括场地租赁和批准费用,雪道缆车、造雪机、压雪车等相关设备购买和维护费用,滑雪教练和雪场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费用,滑雪板和雪橇等基础设施配套费用,水电和相关软件系统费用,日常运营中的短视频拍摄和直播间投流等宣传费用。
上述成本因滑雪场规模、地理位置、区域位置不同出现差异。比如,在冰雪资源占据优势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投入会比中部和南方低。但同行1万平米左右的滑雪场投入800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开业前期需要大量造雪机器同时工作,15天仅电力成本就高达四五十万元。
从收入来看,滑雪场收入包括门票收入,滑雪板和滑雪橇等设备租赁费用、相关摊位租赁费用等,部分滑雪场和居住场景相融合,探索住+玩双向收费模式,这些收入占比较大的为门票收入。
但冰雪经济的火热导致大量资本热钱纷纷涌入滑雪场,国内消费者对滑雪仍停留在体验上,复购率偏低。滑雪场游玩项目和宣传的同质化,带来的行业价格战;全年中仅有冬季形成客流高峰,和滑雪场本身接待能力和高运营成本形成的错位等等,让国内大量滑雪场发展承压。
朱明所说的情况或正是当前冰雪经济困境的缩影,为加速助推国内冰雪经济发展,AI正持续赋能冰雪经济。比如,DeepSeek给出的东三省旅游攻略、央视为哈尔滨制作的AI宣传视频、哈尔滨淘学企鹅——AI淘淘、AI让哈尔滨雪人“摇起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打造的AI数字文化体验馆、冰城攻略AI智能铅笔等等。换言之,AI正渗透到冰雪游的全服务流程中。
图源:deepseek、抖音
图源:抖音
不仅仅是AI,在本届的亚冬会上同样能看到大量黑科技。采用北斗授权时+5G远程灯光调控技术,让冰雕能在不同颜色中切换。使用地波传感器判断地震波大小,实现声光电的协同控制,带来游客全新体验。室内领奖服采用安踏自研的安踏膜,该材料打破国外在防水透湿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
从后续来看,AI、黑科技和冰雪经济的融合速度会逐渐加快。一方面,DeepSeek训练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大文旅相关产业借助AI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服务提供有利契机。
另一方面,DeepSeek或让更多大模型企业发展承压,行业加速洗牌的同时,或将倒逼更多大模型企业探索和冰雪文旅企业、冰雪相关项目融合速度。冰雪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带来诸多企业发展新契机。
当前国内冰雪经济正按照“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快速发展,其对区域经济和产业拉动是明显的。但如何找到差异化,如何与AI、黑科技互相融合,如何对游客构成长期吸引力,恐怕仍需要地方和从业者长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