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才播了不到一半,华东国际珠宝城的商户和代购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发起了朋友圈。

“又喜欢上马凡舒的珍珠耳扣了”“梁静茹akoya双层珠串绝配红衬衫”“春晚蓝盈莹Tasaki同款,亮眼又贵气”“白娘子灵蛇澳白珍珠耳环,山下湖节后爆款已定”……而后纷纷附言“可预约定制”。



一位珍珠卖家在社媒上分享自己整理的2025年春晚马凡舒佩戴的珍珠耳饰/图源:小红书截图‍‍‍‍‍‍‍‍‍‍‍‍‍‍‍

这是来自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的底气。

除夕前,盐财经记者来到了诸暨山下湖镇。从杭州萧山机场驱车60公里,沿途都是大片的水田与奶油色调的自建别墅,尽显江南的富庶与惬意。驶入山下湖镇,从马路旁的珠蚌浮雕砖石到幻彩贝壳组成的壁画,各色珍珠元素扑面而来—这个户籍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珍珠产销量却占到全国80%、世界73%以上。



浙江诸暨,珍珠之乡。上图为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馆鸟瞰图/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2022年,诸暨珍珠产业销售额达450亿元人民币,2023年突破500亿元,2024年起,市场复归理性。实打实一轮爆火后,国内销售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诸暨珍珠现已进入中场时刻。

但历经50余年的发展,数次穿越行业周期的山下湖人,已对行情波动习以为常。他们正继续用母贝孕育珍珠的从容与耐心,拭亮新的发展逻辑。

1

行情涨落

“咱中国人,还是适合国泰民安的造型!”

作为温婉雅致的传统珠宝,山下湖珍珠藉着珠圆玉润、珠光宝气的好意头,在春节迎来一波销售小高峰。

“最近,离蓝月的珍珠远一点,不然会被抓去打包发货。”36岁的蓝月,在华东国际珠宝城开了一间9个平方米的店铺,整个春节假期都勤勤恳恳没有停播,直播当晚成交第二天发货,正月初四的下午六点,她手头还有100多个快递要发。

在这个全国最大的珍珠专业市场里,跟蓝月一道的大店小店还有2000多家,有经验的人会骑着电动车在其间穿梭往返,全家、喜茶、瑞幸已入驻中心岛,长长的队伍排了起来。



华东国际珠宝城总规划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电动车与快递小车穿梭期间/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在这里,珍珠不再像商场橱窗里那么高高在上,而是丰俭由人。统货用麻袋装起,随意撂在地上,如果顾客不加拣选直接“上手抓一把”,单颗可以给到个位数的价钱;批发的珠串大把大把填满筐子堆满台面,像超市里的年货糖果任君赏玩;不少商家还直接对接源头养殖场,刚收来的新珠子混合核桃壳在店门口的抛光桶里沙沙作响,“抛完‘飒飒亮’”。



各色珠串铺满台面任君拣选/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不过,这远非山下湖最热闹的时候。“从2020年开始,一直往上,最高峰是在2023年。”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何铁元告诉盐财经。

疫情使生意往来受阻,但开蚌直播、短视频吸引眼球流量攀升,章子怡、倪妮等女星“带货”使得珍珠向时尚单品转型,深得年轻人追捧。“我们珍珠还有一个好处,它体积小、重量轻、不易碎,适合快递。”何铁元说,“我当时也跟好多网红明星互动,像烈儿宝贝、刘晓庆,给她们颁奖,知道山下湖的人越来越多,销量就大了。”

在距离珠宝城3公里的新长乐村,从事珍珠养殖的何迪华告诉盐财经,那几年他睡眠很少:“夜里12点刚躺下去么,电话打过来了,我的客人说蚌快播完了,你给我发200个蚌来。”他就连夜发顺丰为直播间接续货源。

2023年常态放开,“代购从全世界跑到山下湖,不断买买买”,何铁元说。据商户们回忆,当时人挤在珠宝城,会丢失手机信号;热闹的西门、南门珍珠摊位,9平方米年租金30万起步,最高到了69万;珠宝城马路对面的全季酒店现在两三百元一晚,2023年四百多元还日日爆满,有代购长期包房,中间离开两三天外出送货也不退,“退了就订不到”;酒店楼下的诸暨“必吃”特色次坞打面,一碗三四十元,也从早到晚水泄不通。



“珍珠第一村”新长乐村一隅,尽显江南小镇的富庶与惬意/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珍珠的传统旺季是母亲节。“2023年5月8日到5月16日,短短9天时间,我们村的一位姓陈的珠农就卖出珍珠上千万。”曾任枫江村党总支书记的陈惠飞回忆,“在华东珠宝城做生意的珠农,年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8月份,山下湖第一家星巴克也捉住风口,在珠宝城对面正式开业。

何铁元表示,山下湖能成为交易中心的最大原因,就是这里有着珍珠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他去深圳开会,一位老板养了100多万个珠蚌,问应该卖给谁。“不用纠结,我很明确地告诉你,不管你卖给美国人,还是卖给日本人,最后你的珍珠还是会出现在山下湖。”

从清洗、大小筛选、打孔、漂白、串链、仓储,到成品、检测、鉴定证书、邮寄发货,都能一站完成,这就是山下湖的优势壁垒。就算是珍珠小白到了珠宝城,也大可以先在一家店挑五金配件,然后去下家选裸珠加工,再逛第三家买一个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珠宝城内的包材店铺种类丰富/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蓝月说,春节热度会持续攀升到年初八,不过“现在上门的这批客户,对珍珠买不买回去其实是无所谓的态度,珠宝城就像旅游打卡点一样的”。在过去的2024年,蓝月发现“中产高消费消失”,“中产最喜欢的大证akoya项链整年一条也没卖出去”。当然,真正高品质的澳白、南洋金珠、大溪地孔雀绿等海水珠,价格依然坚挺,但也常常“有价无市”。

有从业15年的代购也在柜台向盐财经发出了类似的感叹,她全亚洲巡回,2024年除了珍珠,还代了虫草、翡翠、奢侈品包等,“给富人的”都卖不动或是利润愈来愈薄。到了年底一结算,助她回本的竟是内蒙古牛肉干。

相对平价的品种,如前两年极其火爆的淡水小米珠,价格比起波峰时也起码跌去一半。这从养殖端便可见端倪,小米珠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每个蚌种40颗(珠核)进去,基本上能破出30个,八九个月就可以卖了”,现在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2023年破一个蚌卖50块钱,现在也就15”,何迪华告诉盐财经。

多家商户口径基本一致:“正圆极光的,黄金点位(直径)3.5—4毫米,2023年基本一串到八九百,现在是最划算的,380给你。”若点位再小珠光逊色些,200左右就能拿下,“开春天气暖了,可能会小幅度回调,但现在不卖不行啊,压在手里都是钱”。

2

“银、人、韧”

“你不要以为珍珠价格永远会上涨,不可能的。”从上世纪80年代就做珍珠生意的何铁元,早在烈火烹油之时就察觉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

“当时我为什么可以说,今年(2024年)的价格肯定要下来了?”何铁元分析,“首先好多直播间都跟我讲,他们的退货率非常高,90%左右,那说明不正常了,直播的人基本是要亏损。”

“第二,我发现很多不是我们珍珠产业的人,做五金的、做袜子的,也投资几百万、几千万养珍珠,这肯定会造成供大于需的问题。”和珍珠之于山下湖镇一样,五金、袜子也是诸暨特色产业,分别以店口镇、大唐镇闻名。

“去年我劝了好几个人,才让他们不要介入,珍珠毕竟是农副产品,山下湖人经历了风风雨雨,懂得历史规律,跟风是非常危险的。”浙江胡庆余堂本草药物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延东表示。他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工珍珠层粉,2011年,把杭州老字号胡庆余堂引进山下湖,1月21日,他第一次尝试在视频号直播,谈珍珠行情、历史和自己主营的饮片、珍珠粉、化妆品等珍珠深加工业务。



一位主播正在珠宝城商铺内直播/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何延东是地地道道的“珠二代”。1969年,他的堂外公何木根与父亲何柏荣,接待了江苏武进国营渔场收购河蚌的师傅,向其学会了养蚌育珠技术。而后,何木根在自家后门围出两分水面,试探性地养下了300个珠蚌,成为了山下湖的第一个养珍珠的人。

经过失败和技术改进,何木根在1972年春养下的蚌终于在当年秋天成功收获了700克珍珠。“去了省里的医药公司卖,评出来价格497块,等于当时13头老母猪,当时在生产队做一天得8毛钱钞票,也就是说一个劳力要做两年多,才能拿到这么多钱。”何延东说。

在那个特殊年代,养蚌育珠都是国营和集体的事,唯独新长乐村是单干。“何”姓是村里的大姓,大家沾亲带故,在制度的夹缝中互帮互助传授技术,可以说“中国珍珠第一村”非长乐莫属。

到了80年代初期,长乐、广山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珍珠产业,仅长乐村珍珠年产量就在3吨以上,何木根、何柏荣也于1982年出席了诸暨第一次“万元户”会议。



准备从山下湖发往北京的蚌,每桶50个/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阿留叔”何少伟是跑广州卖珍珠第一人,1981年开始,带领珠农珠商挤绿皮火车、躲乘警,前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开辟了珍珠外销途径,创造过把170元一斤的珍珠买到5000元一斤的神话。

何延东表示,当时个人不允许办市场,只能集体办市场,“偷偷摸摸经营”。何延东拜访过广山村的詹仲华,1985年6月20日,在他家门口,四户人家每户500元凑齐2000,投资于毛竹、石棉瓦搭起的交易场所,这就是山下湖的第一代珍珠市场。

但当时政府有统一归口经营的管理规定,山下湖的二、三代珍珠市场以农贸市场形式存在。1992年南方谈话后,四、五代珍珠市场才走向蓬勃兴盛,直到现在蔚为壮观的第六代珍珠市场华东国际珠宝城。

个人的命运,也与政策的更迭、市场的转型一样跌宕。

“我的父亲是山下湖第一代珠农,我的母亲是第一代珠商。”何延东说。他至今保存着一张收款单,1977年,父亲因私养珍珠被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名义罚款170元;1987年,母亲去沿海卖珍珠,因“投机倒把”罪名而被拘留;1994年,家中一笔价值67万元的珍珠生意被骗,对方老板跑路,父亲为此病故。1995年,珍珠出口受到致命打击,20岁的何延东去南京夫子庙处理抵债的项链,人生地不熟,还挨了打……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何延东说,这些坎坎坷坷,塑造了浙江人做事的“四千精神”。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珍珠价格从1000多一市斤跌到300多;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养了一年的三角帆蚌只能卖出一块钱一个……”这些波折,也都消融在了山下湖人坚韧又灵巧的心性里。



从塘中捞起蚌后,游客们体验开蚌取珠/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这次逆势增长,山下湖几十年等一回,既然跟风了,也不用怕。”何延东接上话头:“你就想方设法地把养殖成本降下来—一要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无公害养殖;二要鱼蚌混养,珍珠和其他经济作物养在一起;还有差异化养殖,你养小米珠,我养‘爱迪生’,做自己的特色,发展珍珠衍生产品,像化妆品、药品、保健品……”

“银、人、韧三个字,在诸暨话里的发音(nin)是一样的。”

3

“最好的时候还没到”

新长乐村党总支书记何立新今年46岁了,早在2019年就开通了小红书,分享村里的珠蚌和电商生意。只要游客来村里,都可以去书记家院子,享受“种地吧少年”同款开蚌体验。



何立新划着铁皮船带游客体验十个勤天同款开蚌/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划上铁皮船,靠近水面上漂浮的浮球或可乐瓶,延绳下面浅浅悬着的网笼里就是茁壮成长的珠蚌,常规多珠、单颗大点位爱迪生、小米珠、方块等应有尽有。

近几年流行的巴洛克珠,也有通用的养殖方法:“先种方块,养两年之后把方块取出来,外套膜就厚了,有空间留出来,再把圆形珠核放进去。”何立新介绍,珍珠质慢慢地包裹圆珠和空隙,形成不规则的“尾巴”,丰富的伴彩流转,充满艺术感,通常要养5年以上。

山下湖珍珠养殖的技艺是在不断提升的,从最初生产药用珍珠为主的鸡冠蚌到人工繁殖出三角帆蚌,珍珠产量、圆度、亮度明显上升;珍珠质一年天然分泌2毫米,无核珍珠不容易长大,有核插种技术的出现改善了传统无核珍珠褶皱杂、坑洼多的缺陷,小的有核珠如“淡水AK”等企业自主研发品种可以超越日本的akoya,珠层达1毫米以上,佩戴时间更久;爱迪生珍珠的研发更是一大突破,珠核种植在斧足内,一个母贝只培育一粒珍珠,其点位和光泽已媲美澳白、金珠,价格却只是同品相海水珠的几分之一。

何铁元对盐财经表示:“珍珠跌价,对整个行业来说也不是坏事,可能更是一个提升的转折点。”热潮刚过,回归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市政府与暨阳学院共建的中国珍珠学院设置了养殖、设计与市场营销三方面专业,助力年轻人回归本土创业。



何立新正在从自家蚌塘的网笼中取蚌/南风窗记者祖晓谦摄

目前,山下湖的蚌种多是从金华武义县购入,何铁元建议政府推动建设数字化繁殖基地,通过杂交培育更优的蚌种,还可以引进基因技术改变细胞片控制珍珠的颜色,让白色珍珠更白、紫色珍珠更紫。

“加工技术能够突破的话,把整个产业链拉长,珍珠附加值会大大提升。”何铁元表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很多直播间和门店已经把以前传统款式链条剪掉了,重新设计。”山下湖珍珠由买珍珠原料和半成品发家,设计比起国外尤其是日本还有距离,要吸引更多的原创设计师设计珍珠产品以及饰品配件,并建立配套的加工企业。

另外,面对国内珍珠市场现阶段的饱和,破题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出海”。何铁元所在的珍珠协会在珠宝城东门,门口就摆着一台签注机。“中国香港现在每年有国际珠宝展,我们跟这些展览公司的主办方都有合作,大规模组团参展,走向世界。”

“小颗粒珍珠和异形珍珠,老外是绝对喜欢的。”何铁元观察,海外客户重视个性化消费和货真价实的购物体验,要投其所好,通过亚马逊和TikTok将国内成功的珍珠直播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也希望借此把诸暨山下湖珍珠打造成全球出圈的IP。

“珍珠还是要有人去传承。”忧心产业老化的何铁元觉得,回来的年轻人还“远远不够”。他的儿子2020年从美国毕业,学国际贸易,本要去澳洲深造,疫情阻碍了出行,何铁元建议他发挥外语优势做营销,“现在生意做得蛮好的”。

回到家乡前,做房地产策划的蓝月一直在长三角各个地市辗转,一个项目结束,下个项目不知在哪儿,整个人被笼罩在阴沉沉的不确定性里。在需要顾家的阶段,珍珠给了她新的机遇。

她的店从2023年5月开张,见证了这轮行业波动。“整体上,去年(2023年)生意好做对不对?今年太卷了。但对我来说,今年比去年容易太多了。”对个人而言,她发现做珍珠拼的是沉淀:“客户毕竟是你的,做生意一年会比一年容易的。”

“我觉得它是一份长远的事业,我这辈子可能就一直做珍珠了。”蓝月告诉盐财经。她欣赏的女明星宋佳也爱佩戴珍珠,她喜欢宋佳“毫不客气”讲的一句话:“我觉得我最好的时候还没到呢,我还在期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