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情与高产现状

近两年来,粮食行情一直在低位徘徊,提高单产成为种植户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各地不断探索高产种植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仍面临诸多挑战。



使用滴灌设备,实施水肥一体化,是增加产量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单产较高的新疆地区,水肥一体化配合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最高单产突破1500公斤,降雨量少,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因素使植物光合能力达到一个最优值,形成的光合产物满足植物器官发育所需。



光合产物困境与矮壮素局限

然而黄淮海地区即使有滴灌条件,增加水肥用量,也会因为一年麦—玉米两茬的耕作制度和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而出现单株的光合面积相对减少,根系弱,茎秆细,光合产物无法满足玉米生理营养需求,出现空棵,穗小粒少、花粒、倒伏等问题,严重影响玉米单产水平的大幅提升。



为解决这一问题,黄淮海目前主要采取喷施矮壮素等控旺药剂来控制生长,防止倒伏和空杆,但是矮壮素等是激素类成份,植株变矮的同时,植物器官也会变小,使作物形成早衰,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此外,矮壮素的使用时间和外部环境难以控制易形成严重危害,使用过早或使用后天气干旱,会严重抑制植株长势和器官发育,形成小老苗;如使用过晚或者降雨量过大,则起不到控旺的效果。



巅峰农业创新方案

红绿橙引领绿色高效种植

山东巅峰农业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利用小分子有机营养多胺糖产品红绿橙来补充光合产物的不足,增加根冠的数量,使作物体内生长素、分裂素、赤霉素等内源激素相对平衡,达到植株生长合理,器官发育正常的作用;同时也减轻各种生理协迫对产量的影响,如干旱、洪涝、高温、药害等对作物的干扰。







在玉米的大小苗,小麦、水稻的分蘖不均、大小不一、老少三辈等问题上,作物生长中前期使用红绿橙多胺糖产品8-10天后,植株高度和茎杆粗度达到基本一致的功效。





实现穗型大小均匀,茎杆粗细相差较小,并提高了作物的抗病和抗倒伏能力,玉米的亩保苗数量增加600-1000株,小麦、水稻的亩穗数提高3-5万穗。





自2019年以来,这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与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在高密度高产种植的产品相媲美,在云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新疆、东北、湖北、内蒙等地区,连续多年取得了千亩以上规模化种植的高产佳绩。巅峰农业功能性产品红绿橙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农作物单产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在经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红绿橙功能营养在防病、增产、控旺、抗逆等诸多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功效,降低30-40%农药用量,肥料用量减少15-20%,品质提高的同时,产量增加12.7-36.4%之间,为农产品的提质降残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山东巅峰农业通过其专业的高产种植方案,特别是

作物种植系列方案,成功应对了粮食行情挑战,不仅在国内多地实现了作物单产和品质的提升,还显著减少了农药与肥料用量,为我国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将持续引领农业生产迈向新高度。



编辑:唐晓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