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社消息,前不久,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决定重启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对伊朗实施的“极限施压”系列举措,包括寻求将后者石油出口规模打压至“零”的措施,以此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特朗普在其2017年至2021年首个总统任期重启对伊朗制裁,坚持对伊“极限施压”,曾一度将伊朗石油出口规模打压接近“零”。而在其继任者约瑟夫·拜登的总统任期内,伊朗石油出口水平有所回升。

所谓“极限施压”,本质上是一场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压迫行动。要利用伊朗的“弱点”,迅速采取行动。这一表态与其说是对伊朗的警告,不如说是对美国传统霸权政策的重申。特朗普的团队显然对伊朗的独立发展深感不安,试图通过制裁和威胁再次剥夺伊朗的经济和主权独立。这种赤裸裸的强权逻辑,不仅损害了伊朗的利益,也将中东局势引向危险的边缘。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伊朗的策略,一直以来都以经济制裁为主导,力图通过极限施压让伊朗就范。特朗普政府的核心目标并不是直接发动军事冲突,而是通过经济手段、外交施压迫使伊朗改变其政策。事实上,特朗普在过去的讲话中曾明确表示不会主动发动冲突,而是希望通过谈判达成目标。因此,虽然“灭国警告”令人惊讶,但更有可能是特朗普在利用这种极限手段向伊朗施加压力,迫使其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特朗普“毁灭伊朗”的惊人言论,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2024年下半年,正是竞选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接连在宾州和佛州遭遇枪击,尽管伊朗多次否认参与,美国部分媒体与情报机构仍咬定德黑兰是“幕后黑手”。特朗普借此高调放话称,“如果他们暗杀了我,伊朗会被抹掉,什么都不会留下。”很明显,这种将个人安危与国家存亡直接挂钩的言论,是特朗普的一种外交策略,但这种策略似乎超过了传统外交底线,甚至打破核威慑的模糊策略。



特朗普(资料图)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伊斯拉米,在当天召开的内阁会议间隙发表讲话,强调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战略将失败,并重申伊朗不寻求拥有核武器。另据伊通社此前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林姆林宫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两国同意通过建立深化军事、商业、科技、能源、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应对西方制裁。该条约有效期20年,到期将自动延续5年。

美国和伊朗矛盾分歧深重,伊朗仅在核问题上作出让步,换取美国解除对伊朗制裁的可行性较小,不符合特朗普达成“好交易”诉求。伊朗第一副总统阿雷夫说,“我们不寻求战争,但我们会全力防卫自己,并采购所需的装备。”特朗普新任期中东战略期待实现地区关系重整和体系重建,一方面按照美方思路结束巴以冲突,为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尽可能采取非军事化手段解决伊朗“威胁”,避免伊朗阻挠特朗普政策落实。



阿拉齐格(资料图)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美国人认为我们的一切都依赖石油,想要停止我们的石油出口,而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化解他们的目标”。他表示,可以通过管理好资产,并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来化解制裁的影响。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聪明人选择“最大智慧”而非“最大压力”,如果美国重蹈覆辙,将再次面临“最大阻力”。

从去年开始,“抵抗之弧”的成员国一再遭受美以的打击,伊朗的立场也逐渐暧昧不清。当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岌岌可危,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遭到以色列的攻击时,伊朗却保持了沉默,这也让伊朗的底线被对手掌握得一清二楚。伊朗如今似乎已经放弃了通过武力与美国抗衡的策略,但美国并未因此停止对伊朗的制裁。



佩泽希齐扬(资料图)

此前,伊朗在中部纳坦兹铀浓缩厂附近开展的军事演习已扩大至位于中部和西部的另两处核设施。这轮代号为“力量”的军演由伊朗军队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共同参与,上周在中部伊斯法罕省启动,将持续至3月中旬。伊斯兰革命卫队近期宣布,初期演习主要内容是为纳坦兹铀浓缩厂提供全面保护。报道说,伊朗“国防系统将演练在真实战场条件下如何对抗空袭、导弹和电子战威胁……保护本国领空以及敏感、关键领域”。

前不久,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访问俄罗斯,其间计划与普京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这将深化两国在经贸、防务、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如果说以前伊朗还认为,会有机会跟以色列和美国进行谈判,但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伊朗也意识到,这是不现实的,伊朗的外部环境只会变得更加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只能选择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借助这些伙伴的支持来突破制裁,找到石油出口的新出路。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这种压力,伊朗急于变现石油,以缓解经济困境并为未来的谈判增加筹码。作为伊朗原油的大买家,中国在制裁阴影下面临双重考验:既要维护能源安全与贸易利益,又需应对美国次级制裁的法律风险。这种困境实质上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碰撞的具体表现,暴露出现行国际秩序中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复杂纠葛。美国将金融体系武器化的做法,不仅影响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更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构成长期威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