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累了,我不想再发展下去!”草根出身的朱之文一夜成名后,曾被邀请上了央视春晚。然而受万人瞩目后,他的生活一度被这突如其来的名气搅和得一塌糊涂。矛盾、炒作、造假、作秀,每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大家的评头论足都让他无比糟心。
大过年的,大衣哥全家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一天换一个花样,甚至有人“假扮”出家人的模样来“化缘”。每天赖着不走要钱上百次,说是诉苦、求帮助,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被阻拦后,他们甚至还想动手闹事,简直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摇钱树”
要说出名,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出名后获得的收入能极大程度改善生活,然而大衣哥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出名后,大衣哥家的大门曾被村民强行踹开,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有人上门,门缝、墙头都布满了摄像机,甚至有人使用航拍无人机24小时“监视”大衣哥家里的一举一动。令人无奈的是,这样被监视的生活持续了很多年,以至于让大衣哥曾在访谈节目中直言:后悔成名,现在在家里也不安全!
“开车几百公里,代表全国人民来看你。”起初,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不惜驱车百公里闯进朱之文的家中拍照,朱之文去院子里喂鸡他们跟着去,朱之文洗手镜头也跟着,就连朱之文想要上厕所,有人竟也跟着进去。只要是沾亲带故的关系,能近距离围观的日常,让老百姓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他拍那一脚就赚了四千块,有人随手一拍就三千多点赞,上百万的播放量。”
在北京上春晚唱歌的朱之文只有一个,但想要成为朱之文的却有无数个。为了能沾点朱之文的光,每个人都想放弃田地里的农活,举起手机对准那个人,妄想能靠着大衣哥获得意外之财。最小的7岁,放学后不回家第一时间跑到大衣哥家直播;最老的74岁,还有带着婴儿车,怀里抱着自己的孙子,也要跟着拍。
实际上他们这样打扰大衣哥,他并非是无计可施,完全可以起诉对方、依法维权,但大衣哥并没有这样断了他人靠直播自己赚钱的这条路。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村口不知是谁立了一块巨大的“朱之文故乡”指示牌,显然是有人在打“名人故里”的经济算盘,更是在他的村子周围建立了一个直播基地。
要钱
大家拍摄朱之文的家,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为此他特意装上了高围墙、种仙人掌。然而一次朱之文出去演出,竟有人跳墙进到院子里,声称要直播朱之文一家人是怎么睡觉的,让朱之文妻子害怕不已。为此,朱之文装上了一扇新大门。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朱之文的大门再也踹不开了,村民们竟然生气了!有人在门口天天大骂朱之文“架子大”,每到过年,有人就在大门口喊着“朱之文发红包!”;没有人回应这些人,他们就将朱之文贴的对联撕掉;朱之文出门买东西,商贩见到他就加价,比如一捆绳子要一百块,15公里的路要价100块。
大家都一直以为朱之文成名后赚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在这样的心态下,大家心里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你花不完的钱可以分给大家。孩子娶媳妇、家中盖房子、过年没钱花,朱之文走红之后平时见不着面的人纷纷找到家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借钱”。借来借去,从刚开始的几百、几千、上万,到后来直接借十几万。一年下来,朱之文的抽屉里攒下了上百万的借条,但没有一个人会还钱。
“他的钱都花不了,谁会想着还给他”。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但在朱之文这儿,他不但不敢要,还害怕得罪他们。然而朱之文知道他们不会还钱后,就不再往外借钱了。但这些村民从不接受上升到了报复,自己家的窗户被砸,为村子修路立的碑被砸,给村里买健身器材也被人挖土,替全村人交垃圾费也没人念他好,还反过来骂他。
曾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村子里的人提出“每一家给一万元,再买一辆车,才记你的好。”甚至连村支书都说,“若不是镇里、县里极力地培养他,要不然他根本走不到这一步。”炫富、买豪车、说话狂妄,甚至有人在背后造谣朱之文出轨女粉丝。成名之后是非多,面对这么多的流言蜚语和令人寒心的事,朱之文依旧保持沉默。
过年家门口成“要债专场”
在走红的十几年时间里,家门口各种热闹的场景都在朱之文的家门口上演。尤其是今年过年,朱之文家门口热闹非凡,从打腊月二十八开始,就有从各个地方来的人,来到朱之文家门口,有带着牛奶水果送年货的,还有老人大年初一就来家门口敲门,说是给朱之文拜年,但始终都没有等到有人给他开门。
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人来找朱之文,不光是推轮椅的老太太,还有带着行李箱来敲门的,似乎想要在朱之文家小住。等不到开门,第二天又去守株待兔,无奈朱之文老婆打开大门查看情况,看到大家的眼神不对劲,立马把门关上了。哪是来拜年的,分明是来要钱的!很多人认为大过年的,朱之文不会拒绝,便蹲守在这儿,有的等不到开门还会乱按密码锁和踢打大门,实在太丢人了。
“大衣哥别躲了”、“借我十万”,为了能要出钱,一位身穿紫色衣服的大妈死死扒住门框,场面一度失控,双方差点动起手。过去,大衣哥想要为了回馈父老乡亲,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但如今看来,他们如同吸血鬼一般,永远都不会满足。无论大家怎么闹腾,朱之文都不再过问,好心却没换来好报,反而会让人越发得寸进尺。
信源:新京报《“大衣哥”朱之文:每天被直播的生活》
大河网《“大衣哥”成名12年后:每天仍有数百人上门求合照,他希望儿子做个合格的农民》
成都商报《春晚“大衣哥”:太累了,我不想再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