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中越建交75周年纪念日当晚,一部由五洲传播中心、广西广播电视台、越南军队广播电视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南溪河畔Ⅱ》在中越两国主流媒体同步首播。纪录片回溯了发生在50多年前救护生命的跨国故事,讲述了中越友好历史中一段传承不息的佳话,是两国人民情谊的生动见证。


图为纪录片《南溪河畔Ⅱ》中的场景


收集历史的回响

在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的广袤大地上,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南溪河。1968年,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烽火连天。应胡志明主席的请求,在我国广西桂林的南溪河畔,一所不为外人所知的专治越南伤病员的医院——南溪山医院悄悄建起。援越8年间,医院总计收治119批共5432名越南伤病员。

从中越建交70周年两国联合制播的《南溪河畔》,到当下献礼建交75周年的《南溪河畔Ⅱ》,这一系列纪录片采用多种形式讲述南溪山医院的援越往事,展现越南各方对此的回应与关切,引发新时代两国不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生动故事。

纪录片制作过程中,摄制组采访了越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检查委员会原主任阮文芝,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黄春战上将,越南卫生部副部长杜春宣等越方高级官员,以及我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何炜,还有包括南溪山医院新老职工在内的20多位中越友好人士。

该片以“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为线索,以人说事,跨越时空,记录了从南溪河畔的生命守护到中越边境的生命通道,从继承父辈的深情厚谊到开创未来的全面合作,再续两党两国共同守护生命的情谊。

南溪山医院第七任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振宗介绍,南溪山医院是我国政府当时极为关注的对越援助项目,医护人员都是带着使命,从当时国内诸多顶尖医院汇聚在一起,专门救治从越南战场撤下来的伤病员。

曾在南溪山医院做护士的于淑惠回忆:“那时我们600多名职工就是南溪山医院援助越南的‘活血库’,大家听到要献血的广播,就从生活区往医院检验科跑。”援越期间,于淑惠共献了6次血,而她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的普通一员。

越南E医院退休职工范光第记得很清楚,那时曾有一名患登革热等疾病的士兵伤病员,在越南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条件所限被转到南溪山医院继续治疗。“当时他转走时病得体重只有35公斤,经过南溪山医院的治疗,他病好后回到越南时体重已恢复到55公斤。”范光第说。

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完全解放,抗美救国战争赢得完全胜利。1976年,南溪山医院光荣完成援越使命,所有伤病员、设备和物资全部移交给越南E医院。

E医院原副院长阮剑说,因为当时战争刚结束,医疗资源匮乏,那批设备和物资雪中送炭般帮助医院继续运行和服务患者达10年之久。待到医院作旧处理这些物资时,范光第特意多次花费资金将包括风扇、手电筒、输液架等其中一些老物件收藏起来。

为配合这次《南溪河畔Ⅱ》的拍摄,阮剑将一些老照片、老物件捐赠出来,希望让大家通过它们回想起那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而主创团队也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影像照片进行修复和动态处理,让它们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融入中越双边视角

纪录片《南溪河畔Ⅱ》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记录了南溪山医院的历史,更通过中越双方的共同努力,展现了两国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深化合作的动人故事。

为了最大限度呈现历史原貌,两国联合摄制组历经5年时间,深入挖掘历史资料,遍访当事人、亲历者及其后代。阮文芝在片中回忆道:“对我来讲,记忆刻骨铭心。时间越久,越是思念,历历在目。”这位曾在南溪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越南高级领导人,如今依然对那段岁月念念不忘。他的经历,正是中越友谊的生动写照。

《南溪河畔Ⅱ》作为中越合拍的献礼片,最难的是要立足于共同历史与共同认知进行创作。两国团队历经文案的反复讨论、磨合,不断进行技术标准的匹配等,求同存异,努力推进。

拍摄过程中,中越双方的摄制组成员克服了诸多困难。中方执行导演亲赴越南河内,提前将每天的拍摄内容详细写好文案,再利用软件翻译成越南语发到拍摄工作群。每一次拍摄前,他都要在现场反复与越方执行导演和摄影师沟通,确保他们能充分理解拍摄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拍摄制作《南溪河畔》时,很多内容涉及越南伤病员的原始档案、越南军方的相关线索和故事,但越方摄制组没有得到越南军方的充分支持,所以很多设想无法实现。为了弥补缺憾,此次筹划《南溪河畔Ⅱ》摄制时,中方摄制组积极与越南国防频道合作,得到越南军方高层的大力支持,很多相关人员陆续被找到,让纪录片有了新的双边视角。

续写情谊的华章

2025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南溪山医院的故事既是中国的故事,也是越南的故事。”何炜说,“它不仅是亲历者们的珍贵记忆,也是中越两国在特殊时期的国家日记,值得中越两国和两国人民永远铭记和珍视。”

纪录片《南溪河畔Ⅱ》不仅回顾了历史,更着眼于当下和未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覃素媛表示:“《南溪河畔Ⅱ》记录了我国援越抗美时期南溪山医院作出巨大贡献的珍贵影像和亲历者的深情讲述,同时深刻挖掘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南溪山医院历史脉络中孕育而生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两国观众献上感人至深、温暖人心的视听佳作。”

南溪山医院的开创者——医院第一任院长林钧才和越南卫生部部长武文谨都已作古,但是纪录片让两国观众看到他们的后代赓续父辈深情厚谊的情境。而在当下,中越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在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暨联工委会晤机制的引领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与越南北方四省的交流与合作;中越跨境医疗合作机制的建立,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重要见证;中越北仑河大桥连通了我国东兴和越南芒街,一条跨越国境线的快速生命通道在这里诞生,不仅为越南患者提供了更多救治机会,更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2024年11月5日,越南研修人员(第二批次)交流培训班在南溪山医院开班,交流的重点内容就是医疗卫生技术进展等。

“南溪山医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与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的医疗卫生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医院已先后接收来自越南广宁省、谅山省的研修学员共计8人,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南溪山医院党委书记柳宏林表示,近年来,南溪山医院作为民间交流的桥梁,持续不断与越南各界保持友好往来关系,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国卫生领域交流和合作。

在南溪河畔,中越友谊的种子早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它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彭远贺 通讯员 任健

供图:纪录片《南溪河畔Ⅱ》主创团队

编辑:魏婉笛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LS888Y8】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