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主持人大赛,让李七月得以成为央视众多主持人中的一员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被誉为“董卿接班人”,也让她。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步步从央视四套跨进央视一套的她,会突然成为农业频道的主持人。
从热门节目到冷门节目,她经历了什么?
年少好学
1987年的盛夏,炽热的阳光倾洒在东北大地,在哈尔滨的一个温馨小家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李七月。
七月,这个简单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没有过多华丽的寓意,只是因为这是她出生的月份。
童年的李七月,仿佛是一个被艺术之神眷顾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李七月的父母深知兴趣爱好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引导李七月去接触各种艺术形式,鼓励她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于是,在那个充满纯真与幻想的年纪,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被赋予了取代玩乐的权利。
然而,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她只是一门心思想和同龄人一样出去玩儿罢了。因此,李七月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偷偷跑出去玩,逃避练琴的时光。
不过,因为父母一直陪伴着她,倒没有让她因为贪玩而荒废了艺术。
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李七月的钢琴造诣日益深厚,她能够熟练地演奏许多经典曲目,音乐也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音乐,却并非是她“行走江湖”的唯一拿得出手的技能。
她常常在闲暇时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她会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欢笑、流泪,也会从字里行间汲取力量和智慧。
在阅读的过程中,李七月还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
文学的滋养,让李七月在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方面都有着超越同龄人的能力,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学时,她尤其喜欢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学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在年级里一直遥遥领先,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奖,为学校和班级赢得了荣誉。
2010年,李七月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怀揣着对主持事业的无限憧憬,她回到家乡,加入了辽宁卫视。
“董卿接班人”
在辽宁卫视,她先后担任过外景记者、新闻配音员等多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让她收获颇丰。
她在一次报道城市建设成果的任务中,为了拍摄到最佳的画面,她扛着沉重的设备,爬上了高楼的顶层,尽管过程十分艰辛,但她却乐此不疲。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表现,李七月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获得了主持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的机会。
这是一档早间新闻节目,十分考验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不仅要播报准确,还有有绝佳的精神状态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李七月做的很好,但在娱乐新闻铺天盖地的时代,看新闻的人少了许多。
所以她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记得,她的面容,也不被观众所熟悉。直到2011年,她才等来了一架艰难飘渺的“登高梯”。
这一年,央视举办了第六届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这是一场面向全国的顶级赛事,也无疑是李七月及所有从事主持行业的人梦寐以求的舞台。
凭借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李七月成功吸引了央视的关注,同年,她开始担任CCTV4《远方的家》的出镜记者。
有一次,在拍摄一个偏远山区的民俗活动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拍摄设备也出现了故障。但李七月并没有放弃,她和摄制组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拍摄任务。
通过《远方的家》,李七月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采访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后来,她又摇身一变成了热门节目《等着我》的主持人,在这档节目中,她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寻亲工作中,亲赴一线寻找线索。
当看到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在节目现场相拥而泣、破镜重圆时,她也会跟着激动落泪,与当事人同喜同悲;
而当寻人结果不尽如人意,看着寻亲人沉浸在失望和痛苦中时,她又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难过地流下眼泪。
2019年,她又参加了央视主持人大赛。
这一次,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凭借着多年的主持经验和对节目的深刻理解,她在比赛中表现得更加从容自信。
在文艺类比赛中,她讲述的《寻人故事》,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获得了董卿、康辉、朱迅等前辈的高度评价。
董卿毫不吝啬对她的夸赞,直言她很符合心目中文艺类主持人的形象,康辉也对她连连称赞。
互联网时代消息传播速度很快,于是李七月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名副其实的“才女”,不少人都觉得她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董卿接班人”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就在李七月的事业看似一片光明,“董卿接班人”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调往农业频道
2020年,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李七月被调往农业频道。
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央视对她的一种特殊考验,想让她在不同的领域中锻炼自己,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以便日后能够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毕竟,农业频道作为央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农业知识、服务农村发展的重要使命,将李七月调往此处,也许是希望她能为农业频道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风格。
但也有人认为,李七月这是被“左迁”了。
相较于《远方的家》和《等着我》,农业频道能够获取的关注度,实在是不够看的。在虎斗龙争的央视中,一旦失去了核心节目的支持,很容易就会被观众遗忘,逐渐沦为“边缘人物”。
但李七月却从未想过深究背后的原因,无论在哪儿,只要她还是主持人,就要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
在文艺频道,她可以凭借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积累,轻松地驾驭各种话题和节目形式。
但农业频道的节目,会涉及到大量的农业知识,从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方法,到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她去深入学习和理解。
为了能够在节目中准确、专业地传达信息,她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恶补这些知识。
她经常泡在图书馆,查阅各种农业书籍和资料;还会观看大量的农业纪录片,向农业专家请教问题;甚至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农业培训课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她还经常向农业专家请教问题,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到农业机械的使用,她都虚心学习,力求清楚明白每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主持方式,在节目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增加与观众的亲近感;还会结合实际案例,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农业知识,让节目更加生动有趣。
在李七月的精心主持下,节目内容充满了吸引力。她的名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成为了农业频道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李七月已然成为农业频道的中流砥柱。她在节目中不仅在传播农业知识,还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主持人树立了榜样。
结语
回顾李七月在农业频道的历程,她从最初的迷茫与不适应,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成就斐然,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也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蜕变。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李七月能够继续保持初心,不断提升自己,在农业频道一直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