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熠冉 2025-02-11 15:02:10

演艺,在当今社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范畴,成为了一种极具商业潜力的文化现象。尤其随着文旅市场日益繁荣,演艺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吸引游客、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这个蛇年春节,各文旅城市纷纷开始“内卷”,大量与新春深度绑定的大戏演出层出不穷,或以高品质完成“流量收割”,或因同质化低质内容遭遇“口诛笔伐”。

当然演艺只是表象,以剧作为核心打造的演艺商业模型才是我们关注分析的重头戏。众多大戏演出中,我们以青岛上街里第三届新春“逛街里节”上演的在地化原创大戏《年味儿》和《上街里的故事3.0》为例。


大戏《年味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舞台演艺作品,而是一部以青岛老街黄岛路为背景,融合多种艺术表演的方式展现青岛市民生活日常的剧目。剧目开头,剪纸爷爷与剪纸女孩的互动,巧妙地将青岛的市花耐冬花融入其中,赋予了剧目更深的文化内涵。剪纸女孩穿梭在身着耐冬花神华服的舞蹈群中自由穿梭,随后一身红装的年轻舞蹈演员以精湛的舞姿引导观众接“福”,营造了浓厚的新春氛围。


在地文化赋能的“双生演艺剧目”,是《年味儿》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上街里这场新春大戏中,《年味儿》的表演并非独立存在,在平康五里衔接上演的《上街里的故事3.0》,通过剧目时空嵌套编排有效延长观众驻留时长,显著提升单位用户商业价值。另一方面,沉浸式场景营造采用多维度交互设计——包括垂直空间表演动线(地面舞蹈/二楼民居互动)、具象文化符号植入(灯笼/窗花)、蒙太奇叙事手法,构建出日均触达千人的情感共振场域。



在文旅市场,重要的是发挥文化内涵的商业价值,以商业可持续发展反哺文化的进一步深化。《年味儿》和《上街里的故事3.0》正是基于此种考量,深度融合了在地文化挖掘与商业前沿观察,通过沉浸式演艺,依托“历史源生地”的历史建筑群唤醒观众情绪记忆,将青岛的历史、在地文化、民俗与现代的消费场景紧密结合,“内容+场景+商业”三位一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该剧目利用黄岛路和平康五里等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老街区作为舞台,通过还原上世纪青岛市民的生活场景,依托黄岛路和平康五里的特色建筑资源升级故事场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同时,剧目中还巧妙植入了多个消费场景,如福字商铺、鱼摊等,游客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这些消费场景中,感受青岛的市井生活与商业氛围。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消费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与满意度,发力因演而游,有效拉动了周边的商业消费。



更进一步说,《年味儿》和《上街里的故事3.0》的商业模型还具备自我裂变的能力。随着剧目的持续演出与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游客会被吸引到这里,形成稳定的客流。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中下游业态,如票务、周边产品、演艺培训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样一来,黄岛路和平康五里不仅会成为青岛文旅市场的一张新名片,更有可能成为全国范围内演艺商业模型构建的新范本。



值得一提的是,上街里的新春大戏凭借优质的内容成功入选了山东省级春晚节目单,既是对其文化内涵的认可,同时也是其所蕴含的商业价值的充分肯定。


作为上街里演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味儿》和《上街里的故事3.0》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型与商业模式,展示了在地原创大戏在文旅市场中的巨大商业价值。第三届“逛街里节”的结果也印证了,只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巧妙融合商业元素、不断创新消费模式,原创大戏也能够成为推动文旅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赵彦阅 图/青岛上街里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