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年—1927年)

原名俊,字俊卿,后更字昌硕,号苦铁、缶庐等,浙江安吉人。近现代书画篆刻大师,诗书画印“四绝”。出身书香门第,成年后即逢乱世,流离失所。苦读数载,考中秀才。做过私塾教师,当过幕僚。55岁时被荐任安东(今江苏涟水)知县,为官仅一月便弃官而去。后半生往来于苏州、上海之间,充任小吏、幕僚,直至终老。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金石气,别具一格,开海上绘画新风格,对后世大写意花鸟画产生了巨大影响。长于摹写石鼓文,精篆刻,被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曾孙吴越题写“百年巨匠”

他30岁才开始学画却能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均有深厚造诣,并比肩恩师任伯年、跻身“海派四杰”,他是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等书画名家倍加推崇的恩师,他是勇毅担当起传统文化尤其是金石文化的复兴重担的书画名家、中国美术史上一座高峰——吴昌硕。日前,正在紧锣密鼓摄制的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吴昌硕》,将为我们揭示吴昌硕何以成为“石鼓篆书第一人”以及何以担得起“文人画最后的高峰”这一盛誉。

1844年,吴昌硕生于浙江安吉的一个读书人家。他自幼受教于父亲,识字读书,接触书法和篆刻,14岁开始正式学习刻印。因遭遇战乱,他一度流离失所,在疲于应付生计之际,吃力上进,故这一时期的篆刻多为中规中矩的作品。随着印学思想越来越先进,其刀法也就越来越精纯。然而他并不满足,迈开步伐于游学交友中广泛汲取众家之长,收集各地的古金石器物。这一时期的篆刻作品往往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

中年以后,吴昌硕在字法上将汉印的缪篆、古玺文字、流派印中的各种篆体融会贯通,从而呈现出完整的篆刻之美。晚年他的篆刻艺术步入成熟期,不仅自创刀法,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印学思想:夫刻印本不难,而难于字体之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

吴昌硕在书法上下的功夫与篆刻可谓旗鼓相当。早年无力购买纸笔,他每天清晨和闲杂时间,总在檐前砖石上用秃笔蘸水练字,认真临摹,从不间断。他首先从学楷书打基础,初学颜鲁公体,后又转学钟繇体,自称“学钟太傅二十年”。他也曾倾向过黄山谷,继之学行草,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米于一炉,书法刚健秀拔,自创新格。整体上而言,吴昌硕的书法以篆文为主,其中又以石鼓文最为有名。60岁前后,原本比较工稳端正的石鼓文在他的笔下颇具流动感,呈现出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之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吴昌硕26岁那年,到杭州西湖边的诂经精舍,拜入朴学大师俞樾门下,下了一番功夫学习考据之学和诗古文辞,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学问根底。他还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如杨岘、蒲华、任颐等,皆与其为师友。

在绘画上,吴昌硕远师八大山人,近师俞樾,落笔严整,以雄奇浑厚,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他自云“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实为自谦之词,只是道出了他自走上八大山人一路之后才对绘画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吴昌硕的作品有文人画格调,梅、兰、竹、菊、水仙、寿桃等传统花鸟画题材都是他描绘的主题。作为吴派篆刻创始人,他率先将书法的用笔、篆刻的用刀和布局,融入写意花鸟画之中,以书入画,集百家之所长。因而他的画多有篆隶、行书、金石篆刻的痕迹和笔法。他自己也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吴昌硕作品《绿梅》 124cm×30cm

吴昌硕绘画的色彩,往往用较浓的焦墨、浓墨、配以较纯的颜色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观感,在保留了大众色彩审美的基础上又不至于流俗。吴昌硕绘画时对墨色的运用,重在用墨,浓淡干湿并用,保留了文人画的精神。

对于世人对其绘画的追捧与赞誉,吴昌硕并不以为意,反而说: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而其篆刻与书法的艺术成就确为中国画坛所公认,因此,在素有“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之美誉的杭州西泠印社的初创期,吴昌硕被推举为首任社长。

吴昌硕推出有作品集《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另有诗作集《缶庐集》。

作为旧时代的文人,吴昌硕也曾怀抱家国天下,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1894年,甲午中日开战,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他投笔从戎,追随吴大澂出关御寇,参赞戎幕,不幸的是吴大澂兵败被革职处置,吴昌硕只能扼腕而归。直到晚年,他还写诗记述当年临阵杀敌的激动心情。

吴昌硕早年考取过秀才,中年后期也曾有过极为短暂的一段仕宦岁月。55岁这年他获同乡丁葆元的荐举,受任为江苏安东县令。然而仅一个月有余,他便解甲归田,全身心投入到书画事业当中,这也才有了他艺术上“老缶衰年别有才”的全新时期。他于60岁自定润格开始卖画,仅用十余年时间,一跃成为“后海派”的领袖。


吴昌硕84岁时在西泠印社锦带桥上留影

吴昌硕在艺术的道路上乐育后进,培养了一批在艺坛上有影响力的优秀后生,从他这里走出的名家有陈师曾、沙孟海等,齐白石、王一亭、刘海粟、潘天寿等也不同程度地受教于他。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他反对亦步亦趋,最著名的思想是:“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一代画坛巨匠吴昌硕,在传统文化融合、汇通的大背景下,以学古而化、复兴传统的信念,以篆刻书法入画,于如筋似骨的线条的表达中,演绎出一代巨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追求与坚守。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年第24期

作 者:卡咪娜 吕月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