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众光伏巨头打响专利战,让商场上的角力从产能、价格、渠道蔓延到知识产权领域。2025年刚过去2个多月,专利战就有全面升级之势。

2月10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法院已立案受理公司对阿特斯及其子公司涉嫌的两项专利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去年5月,两大光伏板块TOP10级别巨头就被爆出存在专利纠纷,阿特斯出口欧洲的组件还因此被海关查扣。去年10月,天合光能曾在美国正式对阿特斯专利侵权提起诉讼。到了此次公告的诉讼案,前者对后者两项侵权的合计索赔金额达到了令人惊讶的10.58亿元人民币,不仅如行业垂媒赶碳号所述,在光伏行业创下史无前例的新纪录,就算放在整个新能源领域,也直追绵延了多年的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互诉。

如果说天合光能与阿特斯纠缠近一年,已能算是“旧怨”,那行业今年最受瞩目的“新仇”无过于营收、出货“新王”晶科能源对往昔冠军选手隆基绿能的诉讼。根据行业媒体TaiyangNews于2月8日发布的报道,晶科能源数个子公司于2月4日在澳大利亚对隆基澳大利亚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目前该案已被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受理,将于2月21日举行第一次听证会。自去年12月首次爆出晶科起诉隆基专利侵权以来,这已是近三个月来的第五场“官司”(包括隆基的一次反诉),起诉地点横跨南北半球、亚美澳三大洲的四个国家:中国、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其涉诉公司地位、诉讼频繁程度在光伏行业同样是“独一份”的存在。

去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掀起“反内卷”之风,“堆产能”“价格战”成了不讨喜的“过街老鼠”,但在似乎更“师出有名”的知识产权领域,专利“内战”已硝烟弥漫。

专利战的背后是技术路线之争

钛媒体APP此前曾提到,去年至今的光伏专利之争,包括天合光能提起的多项诉讼、晶澳科技对正泰新能提起的诉讼,有两大显著特点:首先,主要涉及的专利是去年开始占据市场主流的N型TOPCon技术;其次,起诉范围不局限于国内,尤其是头部企业,往往会选择“出海”打官司。

对于在海外打官司一事,除了涉及产品本身就以出口为主,可方便目标市场的法院快速查扣涉案商品外,知识产权领域研究者张园也曾对钛媒体APP表示,选择被告的主要市场或双方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提起诉讼,既能通过舆论造势,也有利于自己主张权利。

而在去年光伏行业N型替代大行其道,TOPCon电池、组件市占率飙升之际,专利之争背后的先进技术攻防战也愈发受到重视。

目前来看,提起专利诉讼最积极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正是TOPCon的三巨头。2022年,晶科曾从决定出清光伏业务的LG集团手中“继承”了700余项专利,其中价值最大的一部分就是N型TOPCon专利群。2024年,晶科又向天合和晶澳各转让了包含诸多TOPCon专利在内的百余项专利。手握行业技术迭代大潮中的核心技术,让三大巨头的“专利池”有了成为“武库”的条件。

天合光能在上述诉讼请求中明确写道,除了索赔外,要求阿特斯及其子公司“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侵犯涉案 TOPCon电池片以及含 TOPCon电池片的光伏组件产品的行为”(引自该公司公告中“被控侵权产品二”的诉讼请求)。此前天合还曾起诉过润阳股份、中清光伏等企业,据悉同样涉及TOPCon相关技术和产品。

从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竞争角度来看,对竞对公司的竞品提出诉讼比较好理解。但较为吊诡的是,TOPCon“带头大哥”晶科起诉已经宣布“All in BC”的另一技术路线龙头隆基的,仍是TOPCon专利侵权。

此前,晶科虽然手握最多的TOPCon专利,但更多是通过授权使用、交叉许可来实现专利的战略性价值,而随着TOPCon联盟壮大,这项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晶科也在出货、营收等方面登上光伏之巅。不过,自去年12月开始,晶科一反往常印象,开始以极高频率提起专利侵权诉讼,除了国内组件经销商凌远光伏和日企VSUN Solar‌外,被告主要都是隆基绿能。

在今年1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晶科方面披露,近期相关涉案专利包括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模块发明专利等,主要涉及TOPCon 电池技术及组件技术。该公司还旗帜鲜明地表示,将持续按照当地法律程序推进诉讼,并相信法律会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权益,称“这是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捍卫正当合法权益的行为”。近期,针对与隆基间的专利纠纷,晶科也曾明确表示,公司鼓励通过专利授权、付费使用的方法实现行业共赢,对于“不打招呼,拿来就用”的做法,支持坚决打击。

有趣的是,1月下旬,隆基在美国德州东院反诉晶科专利侵权,所涉专利同样是TOPCon。不过,对于这次专利纠纷,隆基方面未发布公告,对投资者、媒体也并未多言,甚至显得有些讳莫如深,更多信息可能还要等到庭审有实质进展或后续财报披露才能得知。

但不管怎样,这场官司背后的技术路线之争都值得注意。隆基作为BC技术的核心企业,目前面临BC产能爬坡远落后于N型技术中的TOPCon甚至HJT的局面,且成本仍然较高,利润空间亦稍逊一筹。就连隆基自身,目前推高BC产能的同时,也很依赖存量TOPCon产能带来的收入。但是,就在2024年四季度,由隆基、爱旭和TCL中环带头的“BC联盟”愈发成形,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更是高调宣称,BC是晶硅技术的唯一未来,两年内成本即可与TOPCon持平,再过3-4年市占率将提升至50%以上。2024年,隆基前三季度BC出货14GW,占公司总出货25%,产能爬坡速度并不理想,但2025年无疑将成为BC的攻坚之年,隆基方面也表示,年内BC出货占比至少提升到1/3。

晶科方面,虽然在TOPCon打开局面后,已反超隆基连续两年坐上全球组件销冠位,但去年出货总量相对年初目标亦有所缩水,加之TOPCon市场交易均价快速下降(2024年全年跌幅达41.49%),该公司在新技术上的实际收益有限,如果BC真如隆基所述快速抢占市场,那么前期投入和后期回报显然无法成正比。截至今年1月,晶科TOPCon的核心产品Tiger Neo组件全球出货突破150GW,背后还有更加庞大的产能,在钙钛矿等非晶硅的新一代技术真正落地前,这些产能是无法经得起BC等技术短期内再来一次“革命”的。2025年,如何应对其他技术路线的挑战,同样是晶科的必答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晶科并未对TOPCon阵营成员提起诉讼,反将矛头指向另一技术的“首脑”,除了领军企业间的直接对垒外,似乎也暗含着出无论哪家企业,都需要依靠TOPCon参与市场的意味。

一场官司一场火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无疑是进步之举,也是必要之举。

但对于企业间的专利纠纷,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无论是业内交流社群还是投资者论坛,都有诸如“盘外招”“新内卷”等说法,究其原因,一是光伏相对于AI等更前沿产业,技术难度往往被认为偏低,容易形成“A公司拥有的技术,B公司凭自己也研究得出来”的印象。

再来,在我国光伏崛起过程中,曾长期受到海外先发公司以专利为由的“围追堵截”,今年卷入纠纷的晶科、天合、隆基等,此前都曾被韩国韩华Qcells起诉,成为国际知名的光伏专利大案的被告人,也因此,“专利战”这个词,在很多语境下都暗含了一些历史纠葛和负面色彩。

此外,时代之变同样值得注意。光伏行业在2024年已陷入巨大困境,根据目前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年度业绩预告,20余家光伏头部企业合计预亏近600亿,2023年净利冠亚军均从净赚超百亿(通威股份2023年净利润135.7亿元,隆基绿能2023年净利润107.5亿元)跌落至净亏近百亿的水平(2024年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75亿元,隆基绿能预计亏损82-88亿元),去年的营收新王晶科能源,虽然已显露出较强韧性,仍能实现盈利,但0.8-1.2亿元的净利,较2023年也下降了98%以上。在历史级的危机面前,去年下半年起行业共同参与的交流沟通会越来越多,龙头企业的管理者也常在行业大会、央视节目上表达“共渡难关”“合作共赢”之意,再到年末,自律控产甚至以类似OPEC的配额制共同减产保价的方案也受到关注,此时龙头“大打专利战”的新闻就容易显得“不合时宜”,尤其一些已陷入生存危机的中小厂商,就更不希望再面对可能直接导致自身破产的诉讼索赔。

对于光伏专利战的兴起与升级,目前“蛋糕论”的解释已广为人知:蛋糕足够大且越来越大时,大家的蛋糕都够分,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就较少,但到了2025年,各大机构均预测需求增速放缓,且“价格战”已导致“越卖越亏”,那么如何重新分配现有的蛋糕,就变成了企业存续、在存量中巩固甚至提升自身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不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不论是上文提及的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还是韩华与一众中国光伏龙头,亦或近年来的Maxeon接连起诉通威、爱旭、阿特斯等,最终或是演变成纠缠不清的持久战,或是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很难有“谁对谁错”“谁胜谁败”的定论。

根据此前公告,晶科子公司在国内起诉隆基的官司将于2月13日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两大龙头间的法庭对垒即将拉开帷幕。一场官司一场火,这场被技术路线之争、行业形势之危拱得异常激烈的大火,也将为产业格局时代之变投下的重要显影。(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