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让人格外温暖。
大年初八,记者走进位于长春市二道区的长青小学,大队辅导员石虹正跟同事们在教学楼前清理着厚厚的积雪。红红的灯笼悬挂在在教学楼大门口,在白雪的映衬下分外耀眼。
这是石虹在学校的第36个年头,望着充满希望的大红灯笼,她思绪万千,向记者回忆起当年初到学校时的情景。
1989年,幼师毕业的石虹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让她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教室是几间低矮的平房,操场是尘土飞扬的空地,课堂的教具只有一张挂图。为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身兼数学和语文教学的石虹每堂课前都要费劲心思,四处搜集资料。
“设施简陋,环境差,家长宁可多跑几公里也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上学,学校最难的时候一个年级段只有7个孩子。每年4月,学校都会组织老师进行招生宣传,但是看到最多的就是家长们的冷脸儿。”石虹说,那个时候,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能好起来。
让石虹没想到的是,她的愿望成真了。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解决民生实事要求、省教育厅整体部署,长春市二道区启动集优化办学模式,成立长春市一〇八教育集团,长青小学作为成员校之一加入其中。
“这样的办学模式,给学校带来了巨大改变,不仅可以共享引领校的教学资源,骨干教师也会进行教学交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听名师讲课、一起备课。”石虹说,不仅老师们的教学热情提高了,还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变好了。”
集优化办学提供的教学交流和资源共享,不仅让石虹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更让她在心中升腾起新的希望——什么时候乡村学校也能拥有城区学样一样好的教学设施和人才培养方式呢?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更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2019年,全省正式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攻坚,长青小学获政府投资进行校园改建。短短几年间,崭新的教学楼拨地而起,标准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焕然一新,创客空间、图书室、VR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一所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乡村“薄弱校”成为受人青睐的市级“优质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校、长春市首批科技校园……一项项荣誉也纷至沓来,学生们在各项科技竞赛中更是屡创佳绩。
2014年到2024年的十年里,学校学生数量从不到200人增加到近800人。
“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学校,孩子就在这上学,哪儿都不去了。”家长们的“冷脸”变成了张张“笑脸”,石虹的心愿也变成了现实。
如今,尽管已退出一线教学,石虹仍兼任着学校的体育教师。“我希望可以用我的激情点燃学生们对运动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运动,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健康成长!”
新的一年,石虹许下了新的愿望。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宇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