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
浙江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在一次工作推进会上表示:
“今后凡是问题通报,一律通报到人到事,再加分管县领导”。
这个说法得到了舆论广泛关注,很多人为此拍手叫好,因为长期以来一遇到矛盾就是“相关部门”、“有关人员”等虚头巴脑的东西背锅,导致责任模糊,很多问题稀里糊涂,久拖不决,不了了之。
责任到边,见人见事,具体工作中确实需要有这种勇气和魄力。
并且,为实现“到人到事”,开化县还制定了配套细则,比如,“每季度梳理一批反面典型,凡是成为反面典型的,‘一把手’一律到常委会或全县性大会上表态如何整改”。
沉疴用猛药,乱世需重典。
“凡是”、“一律”,开化县用的这些硬词狠话确实可以大快人心,相信也一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反思的是,这能成为工作中的常态吗?
冷静下来分析,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担忧。
比如,是通报问题重要,还是解决问题重要?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怕痒,如果问题通报过多过滥,就会有损于权力主体的权威,无益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就算通报到具体人和事,谁敢保证其中的客观性,因为有些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并且还受客观因素制约,不分青红皂白地通报和处分会让人口服心不服。
举个例子,春节期间听闻一位在街道工作的人讲,他们由于辖区内交通事故亡人数量过多而被上级通报并作检讨,工作积极性大受挫伤。
街道办事处既不管路,又不管交通秩序,甚至连行人都没法管,因为一些事故车辆和行人都是外面来的,为何他们要挨板子呢?
还有就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难免会有粗疏错漏洞,出现问题后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从而达到治病救人效果,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状态。
遗憾的是,现在出现问题后,从上到下有几个人能够淡定下来,有谁能够心平气和地梳理前因后果,有哪个敢于站出来担当责任?
更值得审慎对待的是,如果一个地方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作为主要领导除了挥舞权力大棒通报人、处分人,难道不应该找找深层次的原因,不应该反思自身领导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吗?
尤其可怕的是,每个季度都要抓一批反面典型,看似力度果敢,实则容易陷入整人式的内耗和内斗。
依法办事需要就事论事,违法的事交给法律去解决,违纪的事交给纪律去处理,既不违法又不违纪还有问题,则属于人治范畴,完全取决于个人好恶。
如果什么事都取决于个人好恶,领导一重视、一发威就马上见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下面的人被迫弄虚作假地向上取悦,只会摁下葫芦浮起瓢,掩盖更多隐患。
一个社会怎么可能没有问题,我们不怕有问题,怕的是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能力,怕的是存有洁癖之心不再包容任何问题存在。
其中重要标志就是说狠话,说不留余地的过头话,提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化要求。
每每听到咬牙切齿的狠话硬话,后背都会一阵阵发凉。
那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新的更大问题,并且大概率会伤及无辜,让劣币驱逐良币。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