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者法宝,卷乃经卷”,河西宝卷这一源自唐代敦煌变文、宋代俗讲的民间说唱艺术,在河西走廊已传唱千年。2006年,河西宝卷被正式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颗丝路上的非遗“明珠”正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


“绿水映蓝天,翠色无边;河流婉转韵如弦,花草繁茂林似画,美景绵延......”伴随浑厚的三弦乐响,阵阵悠扬的合唱从书院一隅传来。“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我们众人齐聚一堂,共唱宝卷,欢庆新春。”一位手捧河西宝卷的老者说道。老者名叫任积泉,是张掖市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的创始人、民俗专家,接触河西宝卷已有六十余载。据任积泉回忆:“儿时春节,念卷先生捧着宝卷如护珍宝,全村围坐听卷和声,热闹非凡。”



作为河西走廊地区春节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宝卷念唱仪式庄重而热烈:念卷人既是说唱者亦是教化者,以方言演绎历史典故与道德教义,众人无不参与,齐声接唱,在宝卷虚实交织的故事中共鸣情感,令参与者在念唱中感悟宝卷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为让古卷生新韵,任积泉曾奔走全国十余省市推广宝卷,与学界深入探讨其文化价值。在其推动下,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七人壮大至百人规模,并创编《高老庄宝卷》《下屋兰宝卷》《马可·波罗传奇宝卷》等新作,将传统故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任积泉强调:“现代科技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团队正探索数字化手段保存古卷、非遗进校园、文旅融合、网络直播等新路径,让宝卷既保留方言唱诵、手抄传习等文化基因,又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希望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这门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能够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人接触宝卷,感受宝卷的文化魅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