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周刊
【#为何我们买不到便宜又好用的卫生巾#】#卫生巾品牌集体被骂并不冤#有没有哪个行业让你觉得“诡异”?如果让一位女性消费者来回答,也许回答是“卫生巾”。2024年卫生巾行业集体塌房,女性陷入“买不到安心卫生巾”的恐慌中。仅仅是网传胖东来卖的卫生巾“按母婴A级进行了严格审核”,卫生巾区域就排起了长队;人们甚至开始喊话雷军,盼望他出山整顿市场。然而,就在行业陷入信任危机三个月后,一些品牌推出的“比基尼安睡裤”再次刷新了认知——本应追求全包裹不侧漏的安睡裤,被设计成了蕾丝花边的比基尼。宣传文案中甚至写着“经期也要时刻性感”。
网友吐槽:“我穿安睡裤是因为嫌弃夜用卫生巾不够性感吗?”这场闹剧般的“创新”,恰是当下卫生巾行业的缩影:质量堪忧、价格高企、伪创新层出不穷。当行业把精力花在给卫生巾镶金边时,数亿女性正在为基本安全买单。为什么卫生巾行业至今没有一个品牌卷出真正受女性欢迎的产品?这个问题,或许要从一个5年前的热搜说起——「我有难处」。
2020年,人们惊讶地发现,卫生巾竟然还有卖散装的。超市里的卫生巾平均一元一片,而散装卫生巾只卖2毛钱甚至1毛钱一片。人们劝阻:“用在私处的也敢买这么便宜的?”而回答的人一句“我有难处”,道尽了辛酸。散装卫生巾让“月经贫困”这个词语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但其实人们熟知的七度空间、苏菲、护舒宝、ABC、高洁丝等等中外十大品牌卫生巾,即使全加在一起,也只占市场的40%。也就是说,用得起品牌卫生巾的,不足一半。
而这5年来屡屡爆出的各种丑闻,也足以让人们彻底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多个卫生巾大品牌被数次爆出荧光剂超标、甲醛超标、真实长度不足外包装所示长度;甚至在这紧贴女性私处的产品中,人们屡次发现了虫卵和针头。如今的月经贫困,不仅仅是“买不起”,而成了“买不到”好卫生巾。
20年来,卫生巾行业飞速提升的,只有价格。一次性片状卫生巾的产品形态和生产工艺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固定,同时卫生巾的功能明确且单一,缺乏技术迭代空间,因此产品同质化严重。唯一称得上创新性发展的,是2008年护舒宝推出的液体卫生巾。但液体卫生巾价格高昂,几乎被绝大多数女性排除在选择之外。产品并未大升级,价格却一直在飙升。生产工艺都很简单,成品也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在于:你不会愿意花高价去买品牌的垃圾袋,但你却愿意花高价买品牌卫生巾。因为你愿意相信大牌的卫生巾质量更好更干净。这便是资本的狡猾之处:反正卫生巾的好坏难以判定,涨价反而能让消费者更愿意掏钱。
但买大牌卫生巾就一定能安心吗?一个冷知识:大品牌的卫生巾,并不一定是行业中质量最优的卫生巾。有博主暗访福建卫生巾工厂城,工厂端直言大牌卫生巾是中流质量。卫生巾的成本价通常在一至六毛,而品牌卫生巾的某些产品成本价在两三毛左右。对方更是直言:一切宣称的卫生巾功效都是噱头。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我国作为全球较大的卫生巾消费市场,拥有约4亿适龄消费女性。但卫生巾市场早已经陷入红海,甚至随着人口的减少,经期女性的数量还会逐年下降。
问题来了,如果一个池塘里鱼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你每一次挥竿都要花力气,如何才能实现最大收益?答案是:花较小的力气,钓大鱼。这正是品牌卫生巾们选择的道路:把成本中流的卫生巾,高价卖给最具有消费力的人群。它们不求吃掉所有的蛋糕,只挑最肥美的那一块蛋糕吃。它们当然知道拥有高消费能力的女性只占少数,买不起的人才是占据了市场60%的大多数。但与其降价去吸引这些大多数,不如讨好小部分有钱人。这就是卫生巾市场没有诞生垄断的原因——为了实现垄断,只会得不偿失。
卫生巾会越来越贵吗?另外60%的女性正在使用的卫生巾,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产品生产信息的散装卫生巾。它们可能是工厂的尾单,也可能是品牌卫生巾的破损件或者淘汰品。这些卫生巾被以几分钱一片的价格成吨收回,再以一两毛钱一片的价格卖出去。自媒体“橙雨伞”曾对单价2毛的散装卫生巾进行测评,发现它的材质介于纸与无纺布之间,十分粗糙。且散装卫生巾液体吸收能力极其差,不仅拆解出大量粉尘,而且还导致皮肤出现了一些隐约的红疹。另一种,则是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委托工厂代加工后贴牌销售的卫生巾。比如售价一片两毛钱的卫生巾品牌某同学,其成本价在一毛钱一片。尽管售卖单价比成本单价翻了两倍多,但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它的价格简直低到离谱。
看到这里,你或许在想,即使是贴牌,也有着翻倍的毛利率。难道卫生巾行业,真的是良心烂透了的暴利行业吗?答案却是否定的。卫生巾行业,是一个高毛利低净利的行业。虽然大部分品牌的毛利率都在70%以上,行业平均毛利率也有45%,但剔除掉大把的广告营销费用,再给各种线下零售商分钱后,净利润率都会下滑到10%上下。一句话概括就是,卫生巾看上去是一门暴利的生意,但由于层层经销商和广告营销分走了钱,最后也不怎么赚钱。
2015年开始,中国的卫生巾市场就走向了饱和,对于卫生巾品牌商来说,想要赚钱就只有一个方式:涨价。变着法儿地涨价。在恒安集团自己的年报报告书中,强调面对竞争,卫生巾的发展战略是“升级产品,提高平均售价”。所谓的“升级产品”,并非是花钱去研发让女性满意的新产品,而是直接推出新概念。比如自由点推出的“益生菌”卫生巾,称能平衡私处菌群。常规款只要0.6元一片,而益生菌版变成了1.14元。再比如七度空间推出“天山绒棉”产品线,称用世界上最好的新疆棉花做卫生巾。常规款只要0.7元一片,新疆棉花版则要1.35元。
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品牌卫生巾会越来越贵。买不起卫生巾的女性,只会增多不会减少。而无奈选择贴牌卫生巾的女性,则是在用健康赌博。贴牌卫生巾鱼龙混杂。泉州一家妇幼卫生用品厂家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委托方提供商标或者营业执照,工厂就可以提供贴牌加工服务。有博主走访发现,仍有小作坊在用黑心棉做有毒卫生巾,无良厂商“回收绒毛浆”制作卫生巾坑害女性,这些毛浆中夹杂着烟头和蟑螂。
按照正常的逻辑,竞争之下本应诞生一个物美价廉的最优解。可在卫生巾市场,要么贵,要么差,要么又贵又差。忍受不了卫生巾现状的女大学生林溪梦,组建起自己的团队,试图做出人们期待的卫生巾。但很快她们发现,制作卫生巾的精度完全可以做到手量看不出差距,但只有故意做短,才能省下成本。她们也发现,一切大家呼吁的改良,不是卫生巾厂家做不到,而是为了控制成本不愿做。她们也很快陷入了销售的窘境:不投入营销和经销就卖不出去,要花钱营销就要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就要牺牲品质......这个资本的怪圈,不是一腔热血就可以冲破的。
一个高度成熟的行业,却依旧“委屈着”每一位消费者。国标规定的卫生巾长度允许误差正负4%,于是所有卫生巾品牌全部做成负差的“缺斤少两”。国标规定的卫生巾Ph值在4~9之间,这个标准与C类纺织物相同。C类纺织物是不可直接接触皮肤纺织物,比如窗帘、桌布等。也难怪有人自嘲“裆下垫了一块窗帘布”。在针对婴幼儿的产品中,甲醛含量要求是低于20mg/kg,而卫生巾仅需低于75mg/kg。
2014年,卫生巾首次爆出虫卵事件。2020年,三无散装卫生巾揭开卫生巾行业的冰山一角。2021年,多个品牌的卫生巾检测出重金属污染。2022年,高铁上是否该售卖卫生巾的话题吵到不可开交。再到2024年,卫生巾行业集体塌房,不少连最基本的卫生标准都达不到。在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生理必需品需求的漠视下,指望行业自己卷出光明未来是不可能的。月经贫困,贫困的或许不仅仅是购买力,而是整个社会的重视。↓↓↓@凤凰周刊 (来源:凤凰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