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春节期间,深圳万景楼济文堂内锣鼓喧天、人潮涌动,"湾区+老区非遗保护新路径探索成果交流展暨闹春庙会"在此盛大举行。活动以"非遗保护,突出文创"为主线,全景呈现赣州和深圳两地非遗绝技和亲民活力。章贡非遗传承人代表团和湾区非遗项目同台展演,通过"活态传承+互动体验+产业对话"场景沉浸体验,为非遗传承开辟跨区域协作迈出了可喜的蛇年第一步。
济文堂内游人如织,非遗展演区、互动体验区与国风舞台前皆挤满驻足观赏的市民,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热烈氛围贯穿全场。 深信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创新研究所首席顾问兼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陶一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牵线人,出席了此次交流展,并现场创作《青玉案》贺此盛会。深赣非遗开春第一展,可谓非遗保护旌旗高擎:“春风迎面花相顾,宋韵里、凭栏处。嗦粉军哥云水煮,擂茶味美,和香如故。深赣旌旗竖。”
深赣非遗同台 老区技艺绽放湾区
来自赣州章贡的四位市级非遗传承人成为焦点。本次由章贡区文化馆和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创新研究所指导,由济文堂搭台,由市级军哥嗦粉技艺传承人林小军带队的虔城手艺人团队成为现场热点,军哥现场支起起汤锅,完整展示客家手工米粉的制作技艺。
热腾腾的嗦粉摊位前排起长龙,市民品尝后纷纷竖起大拇指,非遗礼盒装嗦粉半小时内售出几十份;传统和香传承人刘晓雨复原《香乘》古籍记载的宋代合香技法诠释古法香道;客家擂茶传承人罗诗媛手持茶杵研磨茶叶与芝麻,让观众在茶香中体味客家待客之道;宋韵插花传承人谢东琳以竹叶、枯枝、山花为材,寥寥数枝便勾勒出宋代文人“清、疏、雅”的审美意趣,吸引汉服爱好者围坐研习。
湾区非遗项目同样大放异彩。糖画师傅以铜勺为笔、糖浆为墨,顷刻间勾勒出生肖蛇舞图案,晶莹剔透的糖艺引得孩童欢呼;钩针编织传承人将传统钩花技艺融入潮玩设计,憨态可掬的玩偶成为年轻人“新宠”;面塑摊位前,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吸引亲子家庭驻足,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体验后感慨:“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孩子们在游戏里就能触摸文化基因。”
民俗游艺焕活力 沉浸式体验引共鸣
互动体验区化身为传统文化“游乐场”:投壶、射箭、蹴鞠等传统运动项目排起体验长队,家长与孩子协作拉弓、击球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糖葫芦摊位前,晶莹的冰糖裹着山楂串起儿时年味,一位“90后”父亲边选购边感叹:“这是小时候过年才有的甜蜜记忆。”
在此次展会中,一项重磅合作正式揭晓,中国邮政联合连丰文化推出蛇年联名纪念明信片及系列文创。这是公司首次将明信片注入非遗基因,现场盖戳活动更是深受游客喜爱,网友热议“想把传统文化寄给全世界”。随着联名明信片的发行,这场湾区+老区的非遗对话已从线下庙会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传播场域。
国乐雅韵添华彩 千年文脉动人心
济文堂中央舞台化身为传统文化美学空间。汉舞《丽人行》以翩跹水袖与曼妙身姿再现盛唐风华,引得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吟诵《青玉案·元夕》以古音韵律演绎辛弃疾词作,朗朗声韵中流淌着千年文脉;情景剧《国色芳华》通过服饰、礼仪与剧情串联,再现古代文人雅集场景,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国乐演奏区更成“声景盛宴”:箜篌独奏《云之羽》空灵悠远;埙曲《祈祷》《女儿情》苍凉醇厚;洞箫版《这世界那么多人》以传统乐器演绎现代旋律,引发全场合唱。现场观众李先生感叹:“闭眼听埙声,仿佛瞬间置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意境。”
本次交流展通过"政校指导、企业承办,传承人唱戏、市场赋能"的创新机制,为非遗保护探索出跨区域资源整合、活态传承的新范式。据主办方透露,未来将建立湾区-老区非遗协作联盟,通过定期互访、技艺共研、IP共创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焕发新生机。
编辑:卢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