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这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个特别的日子——“送年”。这一天标志着春节庆祝活动的正式结束,也是人们重新回归日常生活节奏的一个转折点。到了正月十六,人们会通过一系列仪式告别旧年、迎接新岁,祈愿家宅兴旺、人丁安康。

老人说“送年5要做,家兴人也旺”,那么这 “5 要做” 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送祖先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请回家中供奉,共享团圆年。而到了正月十六,年节结束,便需恭敬地将祖先送回。这一过程称为“送祖先”或“送神”,具体包括祭拜、焚烧纸钱、撤去供品和牌位等步骤。

在祭祖送神的过程中,人们还会祈求祖先的保佑与庇护,希望祖先能够继续保佑家族平安、子孙兴旺。此习俗不仅是对血缘传承的重视,更寄托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文化精神。



走百病

正月十六送年,还有出行游玩的习俗,也被称为 “走百病”。在这一天,人们走出家门,到户外散步、游玩,希望通过行走来祈求健康。有的地方,人们会登上高处,寓意着 “步步高升”,期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生活顺遂。出行游玩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人们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山东等地称此活动为“走百灵”,即通过踏青强健体魄,同时寄托“心灵手巧”的愿望。



吃面条和饺子

在正月十六送年时,有的地方还会吃面条,寓意着 “长久”,象征着新的一年里生活长长久久,家人健康长寿。有的地方则会吃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吃饺子有 “招财进宝” 之意,希望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还有的地方会食用汤圆,汤圆圆润,代表着团圆美满,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安康。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扫除尘

春节期间家中迎来送往,难免留下诸多杂物,此时一场彻底的清扫,不仅能让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更有着特殊的寓意,它也象征着将春节期间积累的晦气、霉运统统扫出门外,为新的一年开启干净、清爽的生活。在清扫过程中,人们会仔细擦拭家具,清扫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寓意着将过去的烦恼都一并清除。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与 “除旧迎新” 的理念非常契合,寓意着人们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机遇。



点灯笼

正月十六的夜晚,点亮灯笼并悬挂在门外或窗前,是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灯笼不仅照亮了夜晚,更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因此,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灯笼,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里家人平安、事业顺利。

点灯笼的习俗还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都能够勇往直前。此外,灯笼还象征着团圆与和谐,寓意着家人之间心心相印、和睦相处。



写到最后

正月十六的“送年”习俗,既是辞旧迎新的仪式,也是农耕文化的缩影。每一项活动都凝结着古人对自然、生命、社会的深刻理解。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习俗已逐渐淡化,但这些传统仍提醒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保留一份对生活的敬畏与期许,方能真正实现“家兴人也旺”的美好愿景。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