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竞技本该是一场公平、公正的公开较量,可谁能想到在赛场中竟然还能尔虞我诈,为了赢不择手段。
2025年亚冬会短道速滑赛场上,中国选手林孝埈的冰刀刚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韩国选手朴知元的手臂便如阴影般横亘而来——推搡、阻挠、身体碰撞,一连串动作让林孝埈重重摔出赛道。
观众席上的李文龙瞬间暴怒,几乎要翻过护栏冲进场内,而混采区的孙龙面对镜头怒吼:“脏,就是脏!”这一幕,成了本届亚冬会最令人窒息的定格。
明明就是一场短道速滑比赛,为何上演成“速滑散打”了?
推搡事件
短道速滑的惊险,不仅在于时速50公里的冲刺,更在于冰刀寒光中暗藏的杀机,运动员脚上的冰刀锋利如刃,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惨剧。
2010年加拿大冰球联赛中,一名边裁被失控的冰刀割破颈动脉,血溅冰场的画面至今令人胆寒。然而在哈尔滨的赛场上,韩国选手的“战术”似乎将这种危险视为儿戏——推挤、扒拉、故意卡位,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他们脚下踩的不是冰刀,而是擂台上的拳套。
林孝埈摔倒的瞬间,场边中国队员的愤怒就开始失控了,可那并非只因丢失金牌,而是关乎队员的生命安全及竞技公平。
作为被推倒的林孝埈,他是曾为韩国效力多年的归化选手,比任何人都清楚“韩式规则”的残酷。
1988年汉城奥运会,裁判将明显占优的美国跳水名将洛加尼斯打分压至第二,只为保送韩国选手夺冠,2018年平昌冬奥会,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韩国队交接棒失误却反诬中国队犯规,导致中国队到手的金牌被改判。
这些“传统艺能”在哈尔滨再度上演时,连哈萨克斯坦、日本等国的选手都对中国队投来同情的目光,毕竟,谁都不愿成为下一个“韩式规则”的牺牲品。
这一次,当昔日好友朴知元的手臂伸向他时,林孝埈赛后却选择沉默:“我们曾是朋友,竞争让我更强大。”
可林孝埈的态度并没有让韩国感到愧疚,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拱火”不断。
韩媒体直言,是中国先动手的,最后裁判只罚了韩国队,这不公平,这是来自东道主的偏袒。
韩媒的言论一出,直接引起众怒,名将王濛更是一针见血的怒斥韩媒。
王濛
王濛的直播间里,“我的眼睛就是尺”的金句还在刷屏,这位短道传奇人物已拍案而起:“这么多年了,不扒拉就不会滑冰!”
王濛的怒火勾起了中国冰迷的集体记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韩国选手朴升智的手曾“不经意”推过王濛的后背,2014年索契,沈石溪的冰刀险些划破周洋的跟腱,韩国队将竞技场变为“散打台”的做派,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更讽刺的是,当韩国媒体指责裁判偏袒中国队时,他们似乎忘记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光荣传统,那一年,韩国队凭借裁判的黑哨接连淘汰意大利、西班牙,硬生生将足球踢成了“格斗游戏”。
这种将“主场优势”异化为“主场霸权”的作风,从汉城奥运会延续至今,正如武大靖所言:“能不能让短道速滑的赛场干净些?”这位在平昌顶着东道主黑哨夺冠的硬汉,职业生涯中曾被韩国选手撞出赛道十余次。
当“濛主”跨界
赛场外的王濛,正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她挚爱的短道速滑,她的播客《透一透》里,退役运动员们聊着转型的迷茫与新生,直播间中的妙语连珠让百万网友直呼“过瘾”。
这位“喜剧人”冠军深谙:比起怒斥黑手,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才是对肮脏战术的最好反击。
哈尔滨的冰面终将融化,但关于尊严的较量永不落幕,当韩国选手笑着谈论“肢体冲突让比赛有趣”时,中国观众记住的是林孝埈摔出赛道后立刻爬起冲刺的身影。
当韩媒颠倒黑白时,全球冰迷见证的是裁判回放镜头里清晰的手臂动作。体育精神的真谛,从来不是领奖台上的镀金雕像,而是冰刀划过时那道坦荡的痕迹,干净、锋利、一往无前。
或许正如王濛所说:“有些队把冰场当擂台,但我们永远选择做速滑的‘尺’。”这把尺,量得出毫秒之差,更量得出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