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
这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先生说过的话,
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誓言。
如今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工程师也相继离世,
而她的三个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其中更是继承父亲的遗志参与研究所。
2025年2月6日,
黄旭华老先生在湖北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9岁,
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黄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潜心耕耘,
60年里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最近的一回也是在3年前,
此时的黄老96岁携夫人和小女儿一起回到家乡汕尾。
在这之前乡亲们也都早早的在家门口等待,
热情迎接这位国家的大功臣,
虽然当时的黄老夫妻二人年事已高,
只能坐在轮椅上与众人交谈,
但从中就可以看出他还是十分激动,
难以言表重回家乡的喜悦。
在即将到达自己曾经的故居时,
黄老一直十分的有精神,
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们交谈,
聊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并且时不时的向周围乡亲们挥手回应,
为了纪念这一难得的时刻,
还在这里和自己的家人拍摄了一张照片。
之后还前往了自己之前就读的幼儿园、中学等母校,
还给在这里的学生,
讲授自己的经历和好好学习的寄语,
一路上黄老都是有说有笑的。
直到他们一行人来到红楼时,
黄老坚持自己起身步行进入,
以表对先人的尊敬,
看着曾经的一切往事历历在目,
即便数十年过去了,
他还是能够清楚记得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更记得自己的恩师们住在哪里。
最后还带着众人来到了,
挂着自己父母照片的凤山旧居。
此时的人还不知道,
这也是黄老最后一次回乡看望故居了,
如果黄老生前还有什么遗憾,
大概就是对父母的亏欠。
黄旭华院士出生于广东省,
年轻时也是一位万人迷,眉清目秀又文质彬彬,
更是学校女生追捧对象。
毕业后直接进入了造船研究所工作,
在这里他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直到三十多岁时他突然收到一封介绍信和一张车牌,
改变了他的一生。
由于信中的保密性和紧急性,
他来不及和家人告别,
仅仅给妻子留下一封信作为离别,
就匆匆前往了北京,
而他这一走就是三十年,
期间没有再回过一次家中。
在他为国铸造核潜艇时,
黄老因为没有回家为父亲披麻戴孝,
还被家人说是不孝顺,
即便后来回家了一趟,
但也因为工作的保密性,
而不能对家人说出真相,
而这场阔别了三十年的重逢也因此不欢而散。
而黄老虽然非常遗憾没有陪伴在家人的身边,
但他也不后悔地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孝。
直到多年后,
黄老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
家人才知道其中的误会有多深,
可此时的他再一次投身于国防事业当中,
因为工作原因,
没有在母亲临终前见到最后一面。
就连他退休后还在为国家的事业做贡献,
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这其中就包括黄老的女儿。
黄老有三个女儿,
大女儿黄燕妮(又名黄海燕)。
她曾经和母亲李世英相处的时间最长,
母亲和父亲是在同一个单位,
所以总是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
虽然没有抱怨过,
但黄燕妮能够感受到母亲十分的疲惫。
早些年跟随父母辗转上海、北京等地吃了不少的苦,
小时候父亲给她的印象也是非常严格,
从小教导她要依靠自己,
在学习游泳时,也是将黄燕妮一把丢入水里,
不断的自己扑腾学习。
长大后黄燕妮做过许多的工作,
为了自力更生,
在工地搬过砖、筛过沙子等干过许多的重活累活,
也让她吃了不少的苦头,
后来靠着自己的能力进入到了父亲的研究所工作,
追随父亲的脚步投身于研究事业当中。
在这里父亲黄老也是叮嘱过她,
不要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的孩子就可以搞特殊化。
而黄燕妮也是牢记于心,
事事都是亲力亲为,
虚心的请教各位前辈,
认真的完成每一次工作,
直到工作时她才明白父亲致力于国家事业的意义,
因此她也非常崇拜父亲,
一直将他视为自己的榜样。
如今黄海妮也是已经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
她在工作的几十年里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
直到现在黄燕妮都还十分感谢自己父亲的严厉,
每当别人谈起自己的父亲时,
她也是一脸骄傲和自豪。
二女儿李俪(又名黄海鹰),
自小跟着母亲姓,从小就学习好,
更是把自己的父母当成重要的榜样,
而她也追随家人的脚步,
经过多年的培养下,凭借自己的能力,
也成为了一名资深研究员投入为国家贡献。
小女儿黄峻(又名黄海鹏),
从小跟随父母在武汉生活,
虽然有着两位姐姐和母亲的宠爱,
但都无法弥补缺少的父爱。
黄峻曾经和同学一起约定去公园划船,
而此时的父亲正好腾出时间陪伴她,也一同前往。
但是到了公园划船的人十分多,
父亲的时间有限不能够久留等待,
黄峻也只好作罢,
但这次公园游玩还是成为她和父亲为数不多的珍贵回忆之一。
长大后的她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精通外语,
被武汉电视台录取,做着对外宣传的工作,
而她在工作当中也十分的低调,
自食其力也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身份,
同事们甚至都不知道她还有一位国宝级别的院士父亲。
也是十分的优秀在2018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如今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工程师的最后一位黄旭华院士也已离世,
黄老的妻子李世英在现场一遍又一遍整理自己的头发,
依依不舍的站在遗像面前进行吊唁。
在10日上午进行了最后的遗体告别仪式。
最后也借用网上的一首诗悼来念黄老为国付出的一生。
参考文献: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全媒+ 送别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
中国新闻网: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举行
中国船舶集团: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
长江云综合:黄旭华院士一家:自力更生,困难再大也想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