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定鼎世界格局
在利瓦迪亚宫,那座80年来几乎未曾改变的建筑里,曾上演过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谈判。在那张圆桌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这三位当时世界的掌权者,共同绘制了战后的世界蓝图。
宫内的大厅,曾见证了无数烟雾缭绕的讨论。罗斯福的卧床已被移走,如今这里已无人吸烟,但那时的会场上,几乎人人手不离烟。丘吉尔的雪茄几乎从未离口,而代表们即便想抽烟,也无需离席。
在雅尔塔,他们商讨了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如何划分波兰和巴尔干国家的势力范围,苏联如何参与对日作战以换取南萨哈林和千岛群岛,以及联合国的创立。罗斯福甚至开始为新机构中的投票权数讨价还价。但最重要的议题,是构建一个集体安全体系。
苏联驻美大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孙子回忆,他的祖父常提及斯大林在会议上的祝酒词:“历史上有诸多先例,当战火熄灭,大国领袖们承诺不再陷入冲突,但和平总是短暂,战争再次爆发。而我们,将确保我们的决定能够持久。”
斯大林在会议上常常迟到,这让丘吉尔颇为恼火。他曾下令,若斯大林再次迟到,众人将起身离席,以示抗议。但斯大林下一次迟到时,丘吉尔却发现自己像被无形的力量驱使,像士兵一样跃起迎接。
在几乎所有关键议题上,斯大林都如愿以偿。红军距柏林仅60公里,而盟军则远在600公里之外。苏联控制的领土远超英美。斯大林处于强势地位,罗斯福和丘吉尔深知这一点。
会议并非在中立领土举行,而是应斯大林之邀在苏联召开,这无疑是对苏联在战胜纳粹德国及其盟国中决定性作用的认可。为了误导德国情报,苏联在雅尔塔周边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措施。
会议的最终文件按字母顺序签署: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这一顺序也体现了他们在会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斯大林履行了雅尔塔会议的所有协议。他提前发起了维斯瓦-奥得河战役,对盟军提供了巨大帮助;他与日本开战,履行了会议承诺。正是苏联的存在,确保了奥地利、蒙古、波兰等国的现行边界,阻止了德国将其分裂为多个小国的企图。
然而,盟军很快变成了对手。美国开启了冷战,丘吉尔甚至曾考虑与苏联的热战。但尽管存在种种矛盾,雅尔塔会议确立的世界秩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苏联解体后,西方才开始公开违反那些协议。
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结论有三:一,可以与任何人达成协议;二,外交的成功取决于战场上的胜利;三,国际协议只有在你有实力坚守时才有意义。而那些签满名字和盖章的纸张,本身并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