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收到压岁钱了。这一份份饱含祝福的红包,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承载着浓浓的年味。然而,在家庭财产的范畴里,压岁钱的归属却常常引发争议。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属于谁?是孩子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今天,我们就从法律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又实用的话题。

一、压岁钱的法律性质

压岁钱,从法律层面来讲,其实是一种赠与行为。财产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而赠与是其中一种合法的原始取得方式。长辈们将钱放入红包递给孩子,实际上相当于将这笔钱赠送给孩子,符合赠与合同的构成要件。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因此,当孩子接受红包的那一刻,赠与合同便成立了。这意味着,压岁钱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孩子。孩子们通过长辈的赠与获得压岁钱,在法律上拥有对这笔钱的所有权。这就好比成年人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一样,一旦接受,礼物就归自己所有。

二、压岁钱的管理

众所周知,《民法典》根据不同年龄范围,划定了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界线。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对于不满八周岁的孩子,虽然他们收到的压岁钱归自己所有,但由于其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法独立管理和支配这笔财产。需要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管理。不过,法定代理人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保护好孩子的财产权益,不能随意挪用或侵占。而八周岁以上的孩子,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接受压岁钱。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如购买一些文具、零食等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物品。但如果涉及较大金额的支出,还是需要经过父母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三、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

在探讨压岁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主要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劳动、经营、继承、赠与等方式取得的财产。所以,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压岁钱是孩子通过赠与获得的个人财产,那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压岁钱显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畴。孩子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接受长辈赠与的压岁钱,其所有权归孩子个人所有。这与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夫妻双方在家庭中承担着抚养孩子的义务,对孩子的财产进行管理和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财产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夫妻共同财产。

从法律实践中来看,各地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也大多遵循这一原则。河南某法院曾审理一起离婚案件,夫妻双方要求分割孩子5万余元压岁钱。法院最终在判决中明确表示:压岁钱是孩子的个人财产,父母无权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应当由监护人代为保管。

【畅森律师告诉你】

压岁钱虽然数额不大,但背后涉及的法律问题却不容忽视。它不仅关乎孩子的个人财产权益,也影响着家庭财产的合理分配和管理。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财产权利,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使用压岁钱;同时,也要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避免因财产问题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纠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