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在深山古刹,一场关于“色即是空”的辩论正在悄然展开。
慧觉是一位年轻的僧人,自幼聪慧,对佛理有着浓厚兴趣。可在修行多年后,他仍然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佛教讲“色即是空”,为何修行者还要刻意避开女色?既然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幻象,为何偏偏对女色如此警惕?
这个疑问在他心里越积越深,直到某日,他终于忍不住向师父请教。
一、
“师父,佛法讲‘色即是空’,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提倡‘不近女色’?”
坐在蒲团上的老僧微微睁开双眼,慈祥地看着他,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慧觉,你可知‘色’为何物?”
“色即是世间一切可感之物,包括山川、草木、男女之相,乃至日月星辰。”慧觉回答。
“那为何‘色即是空’?”老僧继续追问。
慧觉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因为一切色相,皆因缘和合,并无恒常不变的本质,就像流水无形,云雾无定。”
老僧微微颔首,随即叹道:“既然你知道色无自性,为何又执着于‘不近女色’这一戒条的合理性?”
慧觉愣住了。是啊,如果色本无自性,何以区分女色与其他色相?但他又觉得有些不对,僧侣们为何仍然严格戒除女色,而非普通的山川、日月、房屋呢?
老僧缓缓起身,带着慧觉来到寺院后山,指着一条奔腾不息的瀑布说道:“这水,看起来无常,却能汇成江河;这雾,看似虚幻,却能笼罩山峦。
凡夫之眼,见其形而不见其性。人心亦然,虽然明知一切色相皆空,然若未能超脱自身欲望,仍然会被执念所困。‘色即是空’是理,‘不近女色’是行,两者不矛盾。”
慧觉仍然有些不解:“师父,既然修行者追求清净,是否远离一切‘色’才是最好的方式?为何特意强调女色?”
老僧轻轻叹息,随即举起禅杖,在地上画了一道圆圈:“凡俗之人,心如狂风怒海,执于欲念,难以安定。
尤其是男女之情,其情感牵连最深,最易生执着。若一个修行人无法超脱对‘情’的依赖,如何能让心灵如止水?”
二、
慧觉似有所悟:“所以,‘不近女色’并不是因为女色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它最容易让修行者生起执着?”
老僧点头:“正是如此。”
他缓缓说道:“《楞严经》有言:‘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不是女色本身有问题,而是人的‘心’最易在此处生起执念,进而被困于情欲的漩涡。修行者若不能降伏自身的情欲,又如何能解脱生死?”
慧觉终于理解了问题的核心:并非女色本身是禁忌,而是“情”最容易让人迷失,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影响修行。而修行者的目标,是在凡尘中保持心境清净,不被世间爱憎所束缚。
然而,他仍然有一个疑问:“那为何不直接说‘不近一切色相’,而是单独强调女色?”
老僧微微一笑:“你以为,修行的难点,在眼见山水、日月星辰之时,还是在面对一个对你情深意切的人之时?”
慧觉沉默了。
老僧继续说道:“女色只是一个例子,色即是空”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