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作为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经过与占据优势的敌人苦战后,红军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在这次战役中,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了3万余人。对此,大部分的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达到了极点,他们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1935年1月,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上,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主席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取消“三人团”,由周恩来和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而毛主席为周恩来的帮助者。

会后,根据与会多数人和毛主席的发言内容,张闻天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在决议中,明确指出:“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是第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关于遵义会议,聂荣臻元帅在后来回忆说:“周恩来、王稼祥同志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对开好遵义会议,起了关键的作用。”

2月5日,毛主席和中央红军来到川滇黔交界的鸡鸣三省。

天快黑的时候, 张闻天来到毛主席居住的屋子里,对他说:“老毛,从遵义出发,我就想一个问题,博古若再继续领导下去,怕是没有人服了,我看应该变一变了。”



听了张闻天的话,毛主席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此时,在毛主席的心里,更换中共中央的领导人还不是最为迫切的问题。他觉得,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打好仗,让红军能够生存下去。

此外,在毛主席看来,土城之战不太顺利,许多人对此还有看法;另外,博古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了同志们的批评,他的年龄还不大,能不能及时转过弯来虚心地接受同志们的批评,还都没有明确。万一博古有抵触情绪,对中央的团结是很不利的。

因此,面对张闻天的提议,毛主席也不好回答,便在思考了一会儿后,对他说:“等一会儿找恩来商量商量,听听恩来的意见。”

听了毛主席的话,张闻天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毛主席的意见,就说:“好!如果恩来同意,在这里就可以定下来了,事不宜迟。”

由于这件事情也很重要,毛主席在送走了张闻天后,便找到了周恩来,将张闻天的意见告诉了他。



对于张闻天的意见,周恩来表示同意,说:“洛甫的考虑是对的,遵义政治局会议后,博古再继续领导下去,是有困难的。”

洛甫,是张恩天在苏联留学时起的名字,这个名字在张闻天的革命生涯中,伴随了他很久。

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张家宅(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原名张应皋,曾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就读。

后来,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张闻天倾向革命,并参加过学生运动。那时候,张闻天便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

1920年7月,张闻天前往日本,在东京自修了日文,读了哲学、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那时候, 张闻天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转向了文学翻译、评论和创作。

1922年8月,张闻天又前往美国旧金山,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里进行了学习,并在旧金山华侨中文报纸《大同晨报》担任过编辑。

1924年1月,张闻天返回上海。此后,张闻天完成了多部著作的翻译和创作。



1925年6月,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在党的安排下, 张闻天前往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参加了学习,并担任了助教、翻译。同时,张闻天还兼任了共产国际东方部报道员。

在苏联期间,张闻天使用了俄文名字为“伊思美洛夫”。后来,张闻天便将俄文名的谐音“洛甫”作为自己的名字一直使用了下来,并成为了他的公开身份标识。

1931年,张闻天离开苏联,回到祖国,担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

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张闻天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并成为了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常委。

1933年,张闻天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后来,张闻天又担任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

那时候,人们对张闻天总是称呼为洛甫,而洛甫也象征了他在党内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934年2月,在听了毛主席转述的张闻天要求撤换博古的意见后,周恩来便以张闻天“洛甫”的名字,说:“洛甫的考虑是对的,遵义政治局会议后,博古再继续领导下去,是有困难的。”

见周恩来也赞成张闻天的一件,毛主席便问道:“那么,谁来接替他呢?”

听了毛主席的话,周恩来看着毛主席,说:“我看,你恰当。”

毛主席虽然从周恩来的语气和表情里看出了真诚,但却没有答应,而是认真地说:“不!这个时候,还是洛甫合适。”

听到毛主席拒绝接替博古的职务,还推荐张闻天来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周恩来感到十分好奇。

于是,毛主席解释说:“洛甫在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前,对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会上,他又做了反对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大家对他的反映很好。他有头脑,有水平,有能力,有地位,又能团结人,这第一把交椅,理应让他来坐。我嘛,戎马出身,起身草芥,怕负不起这个责啰!”

随后,毛主席又说:“这个时候,还是洛甫恰当。他虽然不满意博古,但他们毕竟是从莫斯科回来的,他负责,好团结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第三国际那里,也好交代。”



听了毛主席的话,周恩来也认为毛主席的分析很到位,便点了点头,说:“好,听你的,就让洛甫接替博古好了,我立即找博古谈一谈。”

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博古主动提出交出他的职务,并让人把一些重要文件和物品整理好,交给了张闻天。

此后,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了中共中央总负责,与负责军事工作的毛主席和周恩来互相信任,密切配合,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期间,张闻天还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就连他的夫人刘英,也是在毛主席的积极筹划下促成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