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又是一年春节到,中国经济时报推出2025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组织记者行走于乡间地头,深入到建设一线,穿梭于城市烟火,用心书写新气象新变化,报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用情感受欢乐祥和的浓浓年味,记录朴实的奋斗、不变的坚守、热诚的希望……以微观笔触记录下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展现时代大浪奔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新春佳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承载全体华人对美好生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的重要载体。继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2025年新春佳节作为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意义非凡。
孙晓琳是河北蔚县人,如今在北京从事文化传承相关工作。这让她和传统文化尤其是非遗传承有了更近的距离。
每每和人谈及家乡的年味儿,剪纸技艺总是当仁不让的主角。2006年,蔚县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过年我们家都要张贴从老家购买的剪纸,这些都是非遗传承下来的珍贵记忆。”孙晓琳小心翼翼地从一张A4大小的牛皮纸信封里拿出今年的“新宠”——灵蛇盘兔。
“这个寓意是辈辈富。”她介绍,对于中国人来说,每到春节,窗花和对联都是家里装点节日氛围必不可少的。这些珍贵的记忆,依旧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如今的剪纸艺术,除了传统的内容,很多紧跟时代步伐的卡通、潮流元素也在能人巧匠的手底下诞生了出来,吸引着年轻的消费者购买。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个春节,真正让孙晓琳感受到冲击的,还不仅仅是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消费承载传统文化、技艺的商品,还有那些充满传统仪式感的表演艺术,如今也在以全新形式持续迸发无限活力。
1月30日,孙晓琳带着家人和小学5年级的女儿一同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世遗城市——福建泉州,切身体会了一次“在世遗城里过非遗年”的震撼。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不仅拥有22处“世遗”代表性古迹,还有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另外,泉州还有3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位居全国前列。
对孙晓琳而言,尽管此前对泉州的非遗项目通过数字和影像数据如数家珍,但这次利用春节假期出游,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这些文化传承还是让她激动不已。
“看到一座座历经千年屹立于此的古刹寺庙,和身着传统泉州簪花装饰的游客共存,趁着和煦的阳光,让人仿佛置身在时空通道内。”孙晓琳感叹说,“这正是传统文化与时代脚步的最好融合。”
此次泉州之旅,也打消了孙晓琳原本担心11岁的女儿难以从中体会到乐趣的顾虑。“这从侧面更加坚定了我作为文化保护工作者,对传承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信念。”孙晓琳内心更加坚定,“保护传统文化和艺术,要从更小的孩童一代抓起,生生不息。”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她的女儿对泉州木偶戏和福建当地的高甲戏表演十分感兴趣。原本难懂的闽南方言台词和表演形式,并未构成吸引孩童乐趣的障碍。
泉州木偶戏也称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古时被称作“悬丝傀儡戏”。高甲戏,则是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地方传统戏剧,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次,孙晓琳一家现场领略了《钟馗醉酒》、《小沙弥下山》等传统木偶戏剧目的演出,舞台两侧的显示屏实时更新的台词降低了观看门槛,即便是听不懂方言的外地游客也能津津有味地体验剧情。
2012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我们落地泉州的当晚就预订了木偶戏的演出票,没想到孩子意犹未尽,还想再看一次。”本想再次购票的孙晓琳一家,竟然在第二天的年初三夜游泉州关帝庙时,再次欣赏了同样的剧目。
在关帝庙前的演出,让孙晓琳和女儿喜出望外。女儿不仅再度欣赏了《小沙弥下山》的木偶戏,还第一次完整观看了高甲戏的演出,同时,作为现场的小朋友,她还免费获得了小人书和新年祈福手链作为纪念。
“这或许就会成为唤醒一个孩子对传统文化深入探索的契机。”出于职业习惯,孙晓琳主动找到了演出方的工作人员攀谈得知,每逢周三,木偶剧院和高甲戏剧团都会在关帝庙前的小舞台免费演出,供市民观赏。春节期间特别加演了场次。
“这些公益演出受益于泉州文旅和演艺主管单位的拨款,意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从业者获得丰富演出经验,同时也为地方文旅打造文化品牌,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贡献力量。”现场演出的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2025年新春佳节,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用非遗项目,持续彰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游览观光,领略“非遗里的中国年”。
春节,作为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如今正在中国大地上持续焕发新春,让老记忆信心满满地挺进新时代。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